●王东江
年年元旦,今又元旦。算上今年,我在这个距离边境线不远的兵团连队,已经过了第15个元旦了。
15个啊,一只手要翻三次。翻一次,一声慨叹:时光怎么逝去得那么快呢?一个日子跑过去,跌进时光的海里,覆没了。一个日子再跑过去,又覆没了。接力赛似的,一个连一个,都那么决绝,都那么义无反顾,仿佛这个世界对它们没有一丝留恋,半句告别的话也不愿留下。
还好,我并没有垂垂老矣,我身后,仍有一大堆好日子在排队等着我,等着我一个个去陪伴,去享用。还好,我身后,还有我的连队,盛满一汪一汪的时光,像温泉,时刻浸泡我们的身体、心灵,让我们在痛惜丢掉一个个好日子的同时,及时增补一个个更好的日子。
15年前,我们在新连队过了第一个元旦。那时我们刚来连队三个月,算是落脚,并没有扎根,因为条件太差,每个人心中都升腾着随时开溜的念头。连部在距离边境线不远的戈壁滩上,营区内满目萧索,田野上满目苍凉。住房呆愣愣排列着,没有院墙拱卫,没有树木陪衬,没有飞鸟相伴,只有无精打采的我们进进出出,给即将到来的元旦增添着悲凉气氛。元旦的前一天上午,连长和指导员驾驶三轮摩托车,给每家送来了一袋大米、一桶清油、两公斤牛肉,外加300元钱,说是团场领导的关心,让我们安心在新连队好好过个新年。这举动,让我们感动万分,甚至有点儿热泪盈眶。这不仅是雪中送炭,连火炉和火种都送来了啊。那个元旦,尽管生计相对困窘,我们还是在米糯菜鲜肉香中度过的。正是这善举,让我们坚信政府不会丢弃我们,从而坚定了扎根边境的决心。
最难忘12年前,也就是我们到新连队第三年的那个元旦。那年初冬,团场筹集资金,为我们每家免费修建了砖混结构的院墙和饲养棚,我们家的牛羊首次住进了冬暖夏凉的“别墅级”棚圈。自此,四处凌乱、漏风的农家院,变得严实、规整了。日子越来越红火,我们心里也越来越有了底气。元旦前,我们家淘汰了看了十几年的21英寸“熊猫”电视机,墙上挂上了50英寸的“创维”液晶电视机,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看了一晚“高享受”的元旦晚会。
2021年,我们家加入了连队的农业合作社,年底前结算,分了4万多元的红利,突破了我们家庭史单笔收入最高纪录。2022年元旦那天,我们着着实实“奢侈”了一把,全家出动,到70公里外的伊宁市潇洒“走了一回”。我们吃了高档自助餐,还住了200元一晚的“星级”宾馆,虽然妻子心疼得“枝叶乱颤”,但还是咬牙挺住了。毕竟现在的我们消费得起了,偶尔慷慨一次,壮一壮连队人的腰杆,是很有必要的。
2023年年底,接到连队领导通知,我们家正式成为连队玉米烘干厂的股东,开天辟地头一次成为“老板”,虽然是“之一”,但我的兴奋点几乎达到了沸点。我们家是用土地分红入的股,股金虽有限,可充分说明我们有了足够的余钱——我们有资格尽情玩一把“新时代兵团人”万丈豪情了。2024年元旦那天,我们家收拾出客厅,邀请连队各族职工,举办了一场激情四射的“元旦歌舞晚会”,哈萨克族的《黑走马》、维吾尔族的《萨玛》、蒙古族的《萨吾尔登》悉数亮相,就连唯一的锡伯族退休职工老佟也表演了本民族的经典舞蹈贝伦舞。房间里热火朝天,我们打开窗子,连队元旦的夜空,迅速被歌声和音乐声占据。
今年元旦,我们家一改往年春节才贴春联的传统习惯,元旦的前一天就把春联贴好了。元旦前,我们家的农行卡打入了两笔数额可观的存款,一笔来自农业合作社,一笔来自烘干厂,几乎赶平了前14年的收入总和。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庆贺方式,便萌生了贴春联权当提前过大年的想法,没想到竟得到一家人的一致同意。
大红的春联在金色的大铁门上张扬,豪情的词语在纸上燃烧。尽管现在是隆冬季节,但在我们心里,连队早就是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