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学校放假后,团场连队的孩子们写完作业,女孩子聚在一起,玩得最多的游戏是抓羊骨头或是踢毽子,而男孩子聚在一起,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滚铁环。铁环滚动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一首动听的交响曲,让人永远听不够。
一开始,我并不会滚铁环,看见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不禁心里直痒痒。后来,我发现同学李志和每天放学后,鬼鬼祟祟一个人跑出校门,等我们再见到他时,他手里就多了一副铁环。看着他一路滚着铁环回家,我羡慕不已。
有一天放学后,我找借口和李志和一起回家。走到半路时,他来到一丛高大的红柳旁,弯腰把藏在红柳丛里的一副铁环拿出来,推着快速跑起来。
铁环越滚越快,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看他滚得起劲,我便向他央求道:“志和,让我玩一会儿好不好?”
李志和扭头问道:“你会不会玩?”
“不会,你教我吧。”我说。
听我说不会滚铁环,李志和的头马上摇得像个拨浪鼓,他说:“不会,那你还玩什么。”
也许是想到自己成绩不好,许多作业不会做,需要我帮忙,没多久,李志和停下脚步,答应教我滚铁环。
他把铁钩和铁环递到我手里,教我滚铁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可我把铁环一放到地上,刚起步铁环便倒在地上……一次次失败,让我有点沮丧。
李志和笑着说:“今天太晚了,明天你再继续练习吧。”
一连几天,李志和手把手地教我滚铁环。渐渐地,铁环在我的手上,如臂使指,行动自如。
自从学会了滚铁环后,我便一直想有一副属于自己的铁环。有一天,我来到连队铁工坊,找到和父亲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师傅,让他给我做一副铁环。他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他从地上捡了一截废弃的细钢筋,拿榔头在工作台上叮叮当当敲打起来。然后,他把那截细钢筋弯成了一个铁圈,有不平的地方又用榔头敲打平整。很快,一个铁环就做好了。
接着,他又拿来一截铁丝,做滚铁环的钩子……很快,我就有了一副属于自己的铁环。
从那以后,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同学们都能见到我滚铁环的身影。
有一段时间,我滚铁环上了瘾。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和同学在操场上比赛滚铁环,谁跑得快算谁赢,输了的人就要帮其他人做家庭作业。那段时间,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输了,明天咱们再接着比!”
有一次,我正在家里做作业,刚做了一半,突然听到门外响起口哨声。那是同伴约我出去滚铁环的联络暗号。我不由得朝外张望起来。母亲就坐在身边,我想出去又不敢,感觉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
玩伴们等了许久,不见我出去,便走过来敲门。母亲听见敲门声,很快便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母亲走过来问我,作业做完没有?我告诉她,很快就做完了。
“作业快做完了,那你就出去玩一会,记得早点回来把作业做完。”母亲说。
我兴奋不已,马上放下笔,合上课本,拿起铁环和铁钩,一蹦一跳地跑了出去。
我和小伙伴们飞一样来到连队的麦场,开始比赛。为了赢得这次比赛,我挺直腰杆,拼命地奔跑起来。铁环飞速转动,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即便遇到拐弯转角的地方,我也是半斜着身子,忽左忽右,滚动自如……
这次比赛,我终于赢了。这让我开心了很久。
因为贪玩滚铁环游戏,我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老师在家访时,把我贪玩学习成绩下降的事,告诉了母亲。当天夜里,母亲严肃地教育了我。从那以后,我滚铁环的时间明显少了许多。
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习任务重了,那副铁环就被束之高阁了。
再后来,团场连队孩子们的游戏花样越来越多,滚铁环游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的孩子们,虽然玩的游戏很多,但很少有人会玩滚铁环游戏了。
旋转的铁环,快乐的童年……当年和玩伴们风一样奔跑的场景,虽然已经逝去,但是它们丝毫没有被遗忘,反而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段珍贵的经历,永远无法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