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让低温津贴不再是“纸面福利”

日期:12-30
字号:
版面:第07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付彪

“只听说过高温津贴,还有低温津贴吗?”被问到有无低温津贴时,很多户外劳动者表示不太清楚。根据国家标准《低温作业分级》,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作业,属于低温作业。

低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给予低温作业劳动者的劳动津贴。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明确,在低温劳动环境下,用人单位应支付低温津贴;2013年和2015年,我国又先后把“冻伤”和“低温”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2021年1月,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发文,对低温天气劳动者岗位津贴、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提出针对性指导。近年来,多地也出台政策对低温津贴发放标准进行明确,但一些地方低温津贴仍是“纸面福利”,年年呼吁年年“遇冷”。

低温津贴落实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层面缺少对低温津贴的明确规定。鉴于冬天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各行各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尽管多地出台了低温补贴发放标准,但这些规定大都法律效力位阶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刚性约束。加之一些企业对低温津贴认识不清甚至暗打折扣,而不少户外劳动者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这些都导致了低温劳动权益保护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

让低温津贴不再是“纸面福利”,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低温津贴的发放条件和标准,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对低温作业的工作时长、津贴标准、低温作业保护措施等作出更为明细的规定,增加低温津贴发放的约束力。要以行业为抓手,对什么职业、什么工种、什么岗位应该发放低温津贴,建立明确的规则,纳入劳动者工资报酬,以此促进低温津贴落地。比如,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把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纳入劳动保护范畴,对平台从业人员在强降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劳动报酬做出规定,并通过集体协商建立低温天气下的津贴制度。

让低温津贴不再是“纸面福利”,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低温保护劳动监察与责任追究机制,对不执行低温津贴规定、逃避责任的用人单位,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罚。工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指导和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权。同时,劳动者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对于符合发放条件而不予发放低温津贴的用人单位,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多种方式让低温津贴从“纸面”真正落到“地面”,更好保障户外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