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考核莫以“数量”代替“质量”

日期:12-30
字号:
版面:第07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济川

年关将至,各单位考核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然而,在实际考核中,个别地方只在乎材料的“厚度”,不在乎材料的“真实度”;只在乎材料的“数量”,而忽视了材料的“质量”,一味地搞“材料突击”“纸面文章”,这样不仅发挥不了考核材料应有的作用,还会加重基层负担。

考核之本,在于实事求是;评价之要,在于真抓实干。考核材料作为工作成果的载体,本应是客观反映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宝贵财富。然而,当“材料厚度”成为常态,“纸面文章”大行其道,考核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一些干部为了应付考核,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造数据、堆砌材料,却忽视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还挫伤了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干部的积极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考核领域的蔓延,其根源在于对考核目的的误解和对考核方式的异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将考核视为走过场、做样子,只关注表面文章是否光鲜亮丽,而不去深究背后的真实成效与群众满意度。这种考核导向,无疑是与新时代要求的担当作为、求真务实背道而驰。长此以往,不仅会滋生懒政怠政的不良行为,更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考核莫以“数量”代替“质量”。破除这一顽疾,关键在于精简考核内容,突出考核重点,让考核真正回归到评价工作实绩、促进事业发展的本质上来。要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报送和繁琐程序,避免让考核成为干部的负担。考核内容应紧扣中心工作,聚焦重点任务,确保每一项考核指标都能真实反映出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的实际感受。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紧密挂钩,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同时,要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考核中的渗透。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要教育干部认识到,真正的政绩不是写在纸上的数字,也不是堆砌在文件里的成绩,而是刻在群众心中的口碑,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只有让干部真正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心思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让考核成为推动工作、激励干部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