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深冬,天气寒冷。12月24日,在三师五十四团二连,职工索法增和家人围坐在一起,挑油莎豆种子,他们细心地把杂质和干瘪的豆子挑出来,留下形态较好的种子,明年继续播种。
望着眼前的油莎豆,索法增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今年我种植了80亩油莎豆和80亩苹果,收益还不错。”索法增说,“以前的农民是在土里‘刨食’吃,现在我们依靠土地,不光能填饱肚子,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索法增和妻子都是四川人。2017年,夫妻二人一起来到五十四团打拼。
“刚来的时候,看到周围都是沙堆,心里有些忐忑。”回忆起之前的情景,索法增依旧历历在目,“但我总觉得这里蕴藏着无限可能。”尽管这里的条件和自己当初设想的有所出入,索法增和妻子依旧选择留了下来。
乐观豁达、身材瘦小、脸上总是笑意盈盈,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别看他瘦瘦的身板,却有着巨大的能量。索法增总是笑着说:“既然来了,就要把地种好,把日子过好。”
2018年,索法增和亲朋好友共同承包了80亩苹果园,他把果园当成宝贝一样精心照看。
索法增脑子活,干活利索,第一年管理果园,开始时苹果长势不错,但后来果园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眼看果子就要受损,索法增心急如焚。
急也没用,他很快冷静下来,询问连队技术人员,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采取应对措施。
那段时间,他几乎日夜守在果园里,观察情况,给苹果喷洒农药。“当初种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说这沙地种不出好果子,可我就不信这个邪。”索法增执拗、坚定,“这都果树是我的心血,我必须把它们种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管护,苹果园里的果树重又枝繁叶茂,那一年,索法增将苹果卖了个好价钱。
苹果园初见效益,索法增又把目光投向了油莎豆,“一开始种,啥都不懂,走了不少弯路。”他没有气馁,积极请教其他职工,团场的农业技术专家也经常开展技术帮扶。
除此之外,团场经常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和索法增一样的职工群众提高种植技能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开阔眼界,师、团每年举办的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索法增都会去现场,聆听专家们对市场行情和油莎豆品质的分析,学习当下最先进的种植技术。
“我们也要跟着时代走,只有好好学习积累,才能把地种好。”索法增说。
如今,索法增掌握了种植油莎豆的窍门,油莎豆的产量越来越高。2023年,索法增种植的油莎豆亩均高达760公斤,是团场亩均产量最高的,从乌鲁木齐来的专家专程去他的地里进行了观摩,他的心里乐开了花。2024年,他种植的80亩油莎豆亩均660公斤,加上果园的收入,去除种植成本,他的纯收入达到了16万元以上。
“来年还要种好地,再在果园里养鸡,这样能多一份收入,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滋润。”索法增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常丫丫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