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为明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指明了方向。
认识论:我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虽然受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在2024年遇到一些挑战,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认清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总体看,全球经济增速增长乏力。受局部地区热战、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严峻挑战,供给制约、需求不足问题交织,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局部看,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美国等西方国家滥用科技、金融和贸易制裁手段,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体系规则和国际金融信用基础。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不足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内需尚有巨大提升空间,无论是政府投资需求,还是居民消费需求,都面临较大压力。
认识发展基础的有利性。从各种发展基础看,我国发展仍然具有大量的有利条件。从供给能力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产业门类全、产品品种多、生产质量优的优势带来了巨大经济增长动能。从市场空间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顺利进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发挥。从内在规律看,经济有望不断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虽然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仍然偏低,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伴随着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我国潜在增长率仍保持在中高速水平。从动力支撑看,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新增长点。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出现,量子技术、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正在逐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认识经济工作的规律性。针对当前的挑战,党中央提出了“五个必须统筹”,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规律认识的系统性突破。在经济理论的认识突破上,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明确了研究我国经济现象和问题的理论视角。从过去实践看,我国对经济理论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明确了必须同时将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这两对“基础”性关系,作为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理论框架,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支撑和理论保障。在经济实践的认识突破上,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以及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在经济路径的认识突破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方法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是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
坚持“稳中求进”与“以进促稳”。一方面,“稳”是“进”的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和众说纷纭的舆论形势,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基调,始终瞄准聚焦长期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避免政策的短期变化和频繁波动,将宝贵的政策资源集中于破解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进”是“稳”的动力。“稳”能够夯实“进”的基础,而“进”则能够为“稳”提供更大的动力。由于需要同时处理好多个不同领域、不同指标、不同任务的关系,实现“稳”的工作目标并非易事,而是需要进行系统谋划和周密部署的长期任务。
坚持“守正创新”与“先立后破”。一方面,在政策工具的制定上,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由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经济与产业形态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也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形,宏观经济调控需在继续用好传统政策工具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针对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在政策类型的选择上,要坚持“先立后破”,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有序引导传统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显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好处理“立”与“破”的关系,在选择政策的精准性和推动政策的时序性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
坚持“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宏观政策工具箱,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坚实支撑。从过去的经济实践看,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的原因,除了不同领域专业政策的单独实施效果外,与各个领域专业政策的集成性和协同性也具有直接联系:各类政策之间的集成性和协同性越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就越好,实现经济目标就越有保障。因此,坚持“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