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也谈“让他三尺又何妨”

日期:12-23
字号:
版面:第07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刘良军

一言不合,唇枪舌剑,又或者一气难平,意气用事……当此之时,重温“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相当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当下,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冲突与纠纷,更加需要倡导、践行“让他三尺又何妨”所蕴含的做人理念、处世智慧。

“让他三尺”,意在告诫当事人遇事要力戒头脑发热、行为冲动,努力让自己心绪平息、心情平复,理性地思考事情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认真思考到底是自己的过错,还是对方的原因,是自己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还是对方曲解了自己的观点,进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让他三尺”,重在让对方清醒头脑,明白事理,承认错误,乃至将功补过。实践中,当事人深知自己光明磊落,甚至“一片冰心在玉壶”,丝毫也没有要与对方过不去的意思,但对方还是胡搅蛮缠、一意孤行。此时,倘若针尖对麦芒,必定使矛盾升级、冲突加剧。相反,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管对方多么歇斯底里,只要自己泰然自若,非但不接招、不出牌,反而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便能推动对方情绪降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错误。从这一角度而言,“让他三尺”绝非软弱、示弱、懦弱,而是另一种应对之策,有利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没有沟通,就难有和谐。“让他三尺”着眼的是双方都保持一份克制,能够平等对话、理性交流、真诚沟通、坦诚相见。所谓“不打不相识”,其实并非拳脚相加、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打开心扉,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既能推动各自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有利于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是家人,还得继续过日子;是邻居,还得继续打照面;是同事,还得继续共事;是集体成员,还得继续开展活动……始终着眼未来,坚持前瞻性思考,极力保持情绪平稳、头脑冷静,就事论事、协商议事,促膝谈心、深入交心,才能冰释前嫌,更有可能从此成为相互信任、十分依赖的好兄弟、好姐妹、好朋友。

“让他三尺又何妨”,其中的“何妨”说明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完全可以做到胸襟开阔、情绪乐观、态度豁达,实不必睚眦必报、锱铢必较,到头来哪怕自己赢得蝇头小利,也必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方面,如果当真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于全面依法治国纵深推进的当下,大可以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所谓“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一时吃了亏,受了委屈,相信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加倍努力,定会如愿以偿、梦想成真。更何况旁观者清,一旦有了强大的民心支持、民意支撑,岂不较蝇头小利愈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言下之意,人生于世,免不了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而无论怎样为人处世,又必然会反馈、回溯,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和谐、心理健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让他三尺又何妨”,既是为人之要、处世之道,还是重要的修身秘诀。日常生活中,奉行“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更会因为心中始终闪耀着道德的光辉,活跃着快乐的因子,而能让身边人也见贤思齐,日渐变得澄明与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