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打通了从石化资源到纺织服装产业关键链条,结束了以传统棉纺织为主的历史,基本贯通了纺纱—织布—印染—毛巾(服装)产业链,毛巾产量、织袜染整规模及混纺纱产量位居全疆前列,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具备棉纱、粘胶短纤、聚酯长丝三大纺织主流原料的区域。
如今,阿拉尔经开区棉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优质棉花就地转化率显著提高,为当地各族职工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聚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填补了西北聚酯化纤行业空白;粘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打通了从石油化工到纺织服装加工“最后一公里”,引领兵团纺织服装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招新引优促转型
——跻身全疆印染总量最大、品类最全、技术最优产区
订单生产所需原料布匹堆满仓库,叉车将印染好的成品布料有序运送至装车区域……新疆昆泰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阿拉尔经开区已入驻印染企业23家,其中专业印染企业2家,配套印染企业21家,已投产印染企业12家,年染整产能达46.4万吨,拥有筒子纱染色、长车扎染、漂染、数码印花、非水介质印染等工艺,实现散纤维印染、纱线染色、面料染整等多品类印染,是全疆印染总量最大、品类最全、技术最优的产区之一。
“坚守安全和环保底线,师市、园区、企业携手破解纺织服装产业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等难题,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阿拉尔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伟江说。
阿拉尔经开区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集聚、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精准发力,鼓励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推广应用印染清洁生产、新型纺织材料染整加工、废水治理与回用等技术,提高整体印染水平,增强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
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800余万元,用于建设完善中水回用处理、盐回收、软化水处理等系统。目前,该公司日处理印染废水4000立方米,日处理工业软化水5000立方米,中水回用利用率达46%以上。“我们聚焦打造一流环保印染企业,不断补齐印染中间环节短板,推动企业印染技术迭代升级。”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君说。
今年4月,由阿拉尔经开区专业印染企业新疆绿宇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创建的兵团非水介质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合作攻关新疆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等环境污染难题,全力突破生态多功能纺织材料通用化加工的技术瓶颈,推动新疆乃至全国的纺织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目前,阿拉尔经开区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强纺织服装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因地制宜、因需而动,推进化纤纺织、棉纺、印染产业耦合发展、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招群引链强动能
——争当传统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排头兵
在新疆好彩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各司其职穿梭在各生产区域,娴熟地操作设备。目前,该公司每天生产牛奶丝120吨,四面弹、雪纺类服装面料40多万米。该公司负责人严建林说:“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纺织设备,加弹、倍捻、整经、织造等生产环节都实行标准化作业,产品畅销国内大型坯布市场。”
阿拉尔市乐销实业有限公司是阿拉尔经开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该公司投入1.5亿元建设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替代纯棉制品的民用日常消耗品,包括洗脸巾、棉柔巾、湿巾等。该公司副总经理贾宁宁介绍,公司生产线核心设备以国际新型装备为主,采用的水刺法非织造布技术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技术。
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产业纺织服装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等地举办纺织服装产业专题推介会,引进的新疆昌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睿宸纺织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纺纱生产线,单位产能超出行业平均约20%。在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的带动下,阿拉尔经开区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引进先进纺织生产设备和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工厂,实现纺织生产线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
与时代并肩、与产业共行。阿拉尔经开区正以其独特实力、魅力和活力,以链聚势、聚链成群,做好产业集聚“大文章”,为新疆和兵团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