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臣(左)在新疆军垦博物馆大厅挑选文创产品(摄于9月9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慧 摄
●朱皓臣 口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慧 整理
我是一名来自辽宁沈阳的游客。我第一次接触兵团的文创产品,是在八师石河子市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拥有296块补丁的军大衣,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们艰苦奋斗的故事;简陋的行军水壶和朴实无华的搪瓷缸,见证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宏伟的军垦第一犁雕塑,记录了当年军垦战士们艰苦创业的身影,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仿佛回响着激昂的劳动号子……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我第一次深刻细致地了解兵团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兵团人的乐观与顽强,为兵团人屯垦戍边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而感动。
结束参观后,我在博物馆一楼大厅的文创产品摊位上购买了一个带有军垦历史元素的金属U盘,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品带回家。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来到七师胡杨河市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戈壁母亲”指的是那些在屯垦戍边中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女性们。她们背井离乡,来到条件恶劣的戈壁荒滩,面对漫天的风沙、匮乏的资源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家庭和工作的重担。
结束参观后,我购买了一个“戈壁母亲”文创手工包,打算带回家送给我的母亲。这是一个手工布艺制作的包,自带复古气质,包上的铺针、平针、散针、打子套扣、盘金、辫绣、锁绣等精美手工技艺令人惊叹。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和独特的几何纹饰,这种风格母亲一定很喜爱。
在这次兵团旅行中,我观察到兵团的文创产品离不开兵团的红色历史与文化,绿书包、搪瓷缸、行军水壶、军垦第一犁等,成为兵团文创产品的核心内容。这些文创产品承载了兵团人难忘的回忆和珍贵的情怀,但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一些产品缺少创意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例如军装玩偶摆件,人物形态卡通呆萌,颜色的选择上多以红色、绿色为主,整体效果虽然具有军人的形象性,但在产品形式上并无太多美感,无法体现军垦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在我看来,军垦文创产品需要从丰富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增强实用功能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创设计的改进和升级,这样才能真正讲好兵团故事,体现兵团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兵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