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

日期:12-16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常俊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当前,我国舆论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舆论生态更加复杂、舆论影响更加广泛,这给舆论场治理和建设、舆论引导以及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诸多新课题。因此,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十分重要。

培养舆论引导新思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培养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被认为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兴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思维与舆论引导工作有机结合,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培养受众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受众思维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思维,一切从受众出发,一切以受众为本。舆论引导能力说到底是顺应民意和赢得民心的能力。因此,舆论工作的主体必须站稳受众的立场,摆正心态,消除“思想性隔膜”,面对受众不能有“对手思维”和不予理睬的意识,要树立“相信大众”的基本态度,把受众的诉求当作第一信号,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培养迭代思维,践行“快速反应”理念。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速度明显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刚性需求一直不曾减弱,而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又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更新是舆论引导主体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面对一些自媒体和网络主播的错误言论,舆论引导者的“快速反应”可以迅速“以正视听”,避免受众“先入为主”地获取不真实的信息。三是培养大数据思维,践行“预测”理念。舆论引导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必须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通过建立模型,模拟仿真实际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实现对网络突发舆情的预测。

健全舆论引导体制机制。舆论引导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其重要,不仅是舆论引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性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一要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政府与媒体都承担着向公众及时准确公布和传递信息的责任,媒体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载体,政府要与媒体建立健全共设议题机制。二要健全舆论引导的监测预警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监测预警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及早发现舆论危机的苗头,及早对舆论危机的可能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并提前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三要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网络舆论生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反映,也是社会舆论产生、传播和演变的重点领域。遵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技术的运行规律,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是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网络舆论引导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解决网络违法行为,既需要依赖他律手段进行震慑,也需要提升公众的道德素养,加强内在的自律能力。因此,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共抵网络不正之风,共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建强舆论引导人才队伍。做好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不仅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先行的观念,努力壮大人才队伍,充分释放人才效能,力求做到人尽其才。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加强党政干部网络素养培训,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二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用人体制、优化人才环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三要着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这些人不但要掌握各种媒体的采、编、发技能,还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生动实践,紧扣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和关切开展舆论引导,研析受众特点,着力改进文风,在释疑解惑中暖民心、聚共识,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哲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