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12月5日清晨,55岁的陈琳丽照例起了个大早,厨房很快升腾起热气。
煮鸡蛋,熬米粥,热馒头,再炒个西蓝花,陈琳丽家的早餐很丰盛。
“家有父母、婆婆三位高龄老人和卧床的丈夫,饭食不仅要丰富,还要软烂有营养。”陈琳丽说,多年来,她做的每一顿饭都未曾马虎过。
伺候老人吃完早饭,陈琳丽围裙未解,便开始洗碗、拖地、喂药、买菜。很快至午时,午餐一样可口,还有蒸苹果、芋头。“老人们行动不便,要防止积食和便秘。”陈琳丽说。
夜幕降临,凌晨1时,老人们和丈夫安然睡去,陈琳丽用拳头用力捶捶酸痛的腰,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半夜,陈琳丽就醒了。患有帕金森症的老母亲常常要起夜,有时起四五次,听到动静的陈琳丽赶紧翻身下床,将80多公斤重的老母亲扶到马桶上。为了便于晚上照顾母亲,她在客厅支起了小床,衣不解带地照顾老人。
“我不能倒下。我在,家就在。”每天晚上,陈琳丽都给自己打气。
这是陈琳丽的一天,也是她的一月、一年……
陈琳丽是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霍城社区居民。十几年如一日,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2012年,陈琳丽的丈夫孙佑军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她带着丈夫到上海等地四处求医。2016年,上海一家大医院的专家对她说:“别再跑了,治不好了。”陈琳丽不放弃一丝希望,她买了呼吸机、制氧机,到处请中医诊治,丈夫的病情趋于稳定。2022年,59岁的丈夫病情再次加重,被送进ICU。
“他年轻的时候,为这个家做贡献,如今老了、病了,我不能放弃他。”有人劝说陈琳丽别再花钱治了,她坚决反对。7天后,丈夫从ICU出来了,陈琳丽喜极而泣。
这些年,陈琳丽的公公被确诊为肺癌,婆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陈琳丽在经营便利店的同时挑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从买药、烹饪、洗衣到打扫等,无不亲力亲为。
除了照顾公婆,陈琳丽还要照顾多病、生活难以自理的双亲。直到2023年初,远在外地的姑姐夫妇回来接替,她才得以稍作喘息。
2023年8月,陈琳丽转让了经营多年的便利店,带着病弱的丈夫搬至父母家悉心照料他们。
“我能照顾他们一天,就照顾他们一天,他们都是我的家人,谁也不能放弃。”这是陈琳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每天一睁眼,就要忙到凌晨。年复一年,就是铁人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一次,几夜没睡好的陈琳丽身心俱疲,社区书记上门时,她差点流泪:“书记,我快熬不去了。”
“再坚持下,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书记安慰她。多年来,社区为陈琳丽的丈夫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方解决实际困难,党的温暖振奋着陈琳丽的心。
近日,陈琳丽荣获“孝老爱亲兵团好人”称号,面对荣誉,她只是平静地说:“我不过是履行了身为妻子与女儿应尽的本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