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闲话豆腐

日期:12-13
字号:
版面:第07版:绿洲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

●桂建强

江南某古镇有一家“张记鸡汤豆腐花”。一间门面的小店有几张小方桌,顾客常常里外三层,坐着的大快朵颐,等着的用手机拍视频,站在街沿上的凑热闹,看舞台剧般瞧着中年夫妻俩忙得如陀螺。

终于见缝插针在廊檐下落坐后,我拼凑起网上听来的故事,给朋友当起了张记的推介人:他家三代传承,有年头了。石磨碾磨豆浆,保留了传统;用石膏点豆腐花,加的鸡汤是用文火熬制的老母鸡汤;配料与别人家的也不同,豆花软,木耳脆,口感丰富。朋友本是“餮饕”,对吃食有独特的认知。“豆腐花本味寡淡,鸡汤增鲜,有道理!”朋友说着,舀起一粒珍珠样的东西问,这是什么?“桃胶。”老板答道,这是他专门去当地的桃园采的桃胶,既丰富了口感,又使豆花有了养颜功效。

豆腐被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后,历经两千多年,成了最家常的食物,其制作工艺入选了国家非遗项目。在网上一搜,用豆腐烹制的菜肴不下百种,比如鲁菜锅塌豆腐、川菜口袋豆腐、淮扬菜菊花豆腐等。有的以刀工见长,有的以火候精湛出名,有的既好吃又好看,还有遍地开花的臭豆腐,煎炒烹炸香透了大江南北。普普通通的豆腐,粗菜细做、简菜精做,或朴或巧融入平淡的生活,透出亮光露出丝丝的情趣。

文思豆腐作为淮扬菜非遗技艺的代表,豆腐要切得细如发丝,运刀时必须手稳如山、心静如水、气息和一,配料冬笋丝、火腿丝、鸡丝、香菇丝等也成形利落,用高汤烩制,滋味清鲜可口。嫩豆腐可以烹制成爽滑的文思豆腐,榨干水分后或卤或熏则成了豆腐干,那可是齿颊留香满满的干货。做卤汁豆腐干,用老豆腐切成骨牌块,高油温炸黄炸酥,配上香叶、八角、桂皮等香料,烹花雕酒,加些老抽、冰糖等调料,中小火焖烧慢慢收浓酱汁,成菜滋味醇厚、口味鲜甜、饱含酱汁,是休闲小食佳品。

自古以来,豆腐不仅被做成各种美食出现在餐桌上,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许多俏皮话应运而生。像讲一个人清廉,会说他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说一个人嘴上不饶人,却心地善良,则是“刀子嘴豆腐心”;就连教训人都有“买块豆腐撞死算了”的话。

或许这些话略显粗俗,也有风雅的。元代有一首《赋豆腐》的诗这样写道:俄惊赵璧全,却讶白石烂。全胜塞上酥,轻比东坡糁。固知滋味长,尤喜齿牙暖。那资糠秕馀,杂糅出肤浅。可见豆腐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能俗能雅,既能跻身宴席,又能见于家常,不愧是男女皆喜,老少咸宜的上佳之物。

记得小时候与阿奶一起生活,她牙不好,早晚两顿粥,佐餐小菜酱瓜、萝卜干。碰到屋后路上有笃笃敲木板的声音,阿奶定会给一角硬币,让我端着青花边的菜碗,去向挑担小贩买块豆腐。掀开盖着的白布,那豆腐水灵灵热腾腾的,贩夫操刀一左一右两下,轻轻一铲,雪白如肌的豆腐颤悠悠地滑入我的碗里。这时候,对待香气弥漫的豆腐的正确态度是吞下口水,然后快速跑到灶间里,用筷子随便拨拉几下,往散了架的豆腐里倒上酱油,用浸渍入味的豆腐佐粥,胜过食肉。

童年的景象让人回味,一碗青花碗里的老豆腐,原料平凡,味道纯粹,方法简单到原始,如今却成了我桑梓之情的具象。那浓浓的豆香里,是家的味道。历经繁华才知道,山珍海味都如过眼云烟,只有清清淡淡的豆腐,才能守住生活的本真,让舌尖找回人生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