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兵团生态文明建设

日期:12-09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马长发 冯秀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辩证统一提供了科学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兵团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这既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既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又契合新发展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高度吻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辉映。新质生产力脱离了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遵循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技术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措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促进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养成,促进绿色、低碳、环保产品需求的增长,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亮丽响亮,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为新质生产力增添了发展动力。

新质生产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实体要素与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带动相关产业集约式发展,企业之间共享和沟通机制增强,产生规模化效应,释放新质生产力经济红利。经济发展趋于多元化、数智化,形成新的产业质态,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支持。有了殷实的经济基础,兵团各师市就能因地制宜地开展还林、还草、治沙、固土、扩绿、污水处理等项目,推动兵团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新质劳动对象的形态和类别。数字技术的渗透、融合、重组产生的“乘数效应”会使社会价值最大化。可以说,新质生产力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助力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实践来看,可以从提高绿色科技创新水平、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新型生态队伍建设、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四个维度发力,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举的双赢局面。

提高绿色创新水平,增强绿色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第一,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同时要增强企业、高校、研究所之间协作交流,畅通资源共享渠道,以生态环保技术创新为导向,共同突破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效率。第二,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海洋低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绿色技术,可以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第三,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绿色技术的市场化进程,让新兴技术早日投入生产转化为经济价值,拓展技术交易市场和规模,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不仅要有健全的法治体系作为理论依据,也要有严明的执行力度,确保有法必依,维护法律权威。第一,针对有害生态、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第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责”的界定往往是模糊的。如果不能明确权责,就会造成“公地悲剧”,政府可以利用科斯定理,明确产权归属与责任要求,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第三,构筑环境监督体系,公开环境监测数据、生态项目进程、环境修复资金流向等情况,畅通公众监督与检举渠道。第四,健全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补助机制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源向绿色化转型。落实绿色技术补贴、绿色产品认证奖励、绿色工业企业税收优惠及节能减排补贴等政策,也要防范部分企业“钻空子”骗取绿色补偿的行为。第五,各师市要因地制宜建立分区域、精准化、差异化的生态管理与评估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

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生态文明队伍治理能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充足的知识储备,也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第一,优先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利用光谱技术、“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网络、无人机等新兴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化赋能,加快建设环境监测管理预警体系,完善环境监管制度,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激励部门间跨区域交流环境治理经验,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提高生态治理能力。第三,加强生态援疆、人才援疆、科技援疆,支持新疆和兵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引进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高素质生态环保人才,提升基层生态建设队伍水平。落实生活保障和补贴政策,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扎根新疆,耕耘奉献。

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绿色消费、低碳产品、节能降污等的传播,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第一,要加强环保教育。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学校、社区、媒体要起到引导作用。学校可以将环境道德融入日常的德育中,社区可以开展环保周、环保日等生态活动,媒体应当做好环保监督和引导。第二,推行低碳生活。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家电,选择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减少碳排放。第三,倡导绿色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能源及绿色节能产品的需求增多,企业绿色创新活力被激发,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