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花
红色文化承载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昭示着党的宗旨、镌刻着党的信念、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持。对新时代青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将显性灌输和隐性渗透相融合,理论宣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使红色基因永葆活力,激励青年把自己的使命价值根植于国家需要,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去,成长为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于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理论宣传:多方协作实现价值引领。红色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不会在青年头脑中自发产生,必须通过理论灌输,做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对青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社区三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形成自上而下的理论宣传链。政府需健全红色文化教育管理机制,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开放红色文化场馆等方式,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青年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汲取红色文化的养分,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各大高校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找准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匹配性和关联度,将红色文化历史故事、发展脉络、精神内核、价值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给青年以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思想免疫力,形塑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区要发挥基层管理的作用,经常组织、开展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活动,搭建平台,鼓励青年共享和传播红色文化,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实践情境:用参与体验强化内心认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要在理论上引导青年,更要在实践上磨练青年。一是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参与体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高校和社区可以组织青年以地方红色经典故事为素材,排演红色话剧、舞蹈、小品、诵读等,不断创造出“有筋骨、有血肉、有影响、有温度”的红色文艺作品,成为塑造青年政治灵魂的“营养剂”。通过创设生动真切的“红色情境”体验,把新时代青年的激情融入历史中,让青年在亲临亲历中寻回红色记忆,激发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提升红色文化传承的热效应。同时引导青年走向社会,通过参观博物馆、烈士纪念馆、档案馆,瞻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畅游红色旅游景点等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让青年在特定历史氛围和环境下感受红色文化,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升华。二是重视虚拟实践体验。红色文化场馆可利用VR等信息技术搭建各种体验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化为真切的情感体验,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让青年在红色文化虚拟场景中感受历史,加深情感上的体验与认同,坚定信仰,传承红色文化。
网络空间:用正能量激荡青年力量。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年的聚集地,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一是建立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红色文献、人物、建筑、影音等进行收集和整合,形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真实直观、立体形象、情景交融的数据资源,供青年随时下载、阅读和交流,满足青年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着力实现红色教育由古板到鲜活、由静态参观到动态体验的转变。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表达形式。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转化为青年熟知的、容易接受的认知图式、“视觉代码”,鼓励青年用微言微语微视频传播红色文化,打造“年轻态”网络精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叙事话语向网络化和生活化转变。三是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应提高青年的鉴别和欣赏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害和渗透,做到言论自律、行为自律、主动发声,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秩序,让网络空间成为青年汲取奋进力量的主要阵地。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