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以能力之变促进担当作为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是在一个“干”字。
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干部能力是否跟得上,关系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全局。八师石河子市党员干部主动走出“舒适区”、探索“无人区”,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激活求变思维、释放创新热情,主动奔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
为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八师石河子市锐意改革,建立包含“专业招商+全员招商”机制、项目联合评审机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政策触发式兑现机制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
今年3月1日起,我国二手车出口资质全面放开,二手车出口业务逐渐成为汽车出口领域新“蓝海”。八师石河子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招引二手车出口企业投资落地。
为助力二手车企业加速“出海”,八师石河子市商务局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一方面联合交警部门建立车辆便捷查验工作机制,同各省级商务部门联动,做到出口许可证件半天批复、疆内车辆即到即检。
“我们还联合石河子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石河子市分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单位挖掘多种资源,举办5场二手车出口专项对接会,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牵线搭桥。”八师石河子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师市辖区出口二手车3056辆,占兵团出口总量近70%,车辆远销俄罗斯及中亚多国。
“第一天在线上提交了申报材料,第二天就同步取得了环评批复,拿到了用地证、工程证和施工许可证。”说起八师石河子市推行的“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新疆农福顺肥业有限公司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加工项目负责人赵毅竖起大拇指。
项目建设是稳经济、促投资的主力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去年以来,八师石河子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容缺受理、双线并行、限时审批、逾期默认”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加快前端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切实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
针对各项改革新举措,八师石河子市还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执行力、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为助力项目尽快落地,师市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边改边审,各业务口工作人员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为企业提供‘零前置、分类审、电子化、全帮办’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让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八师石河子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艳介绍。
目前,八师石河子市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各环节整体时限压缩60%,彻底改变了企业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尚需等待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开工的历史,让企业在获得土地的第一时间即可开工建设,用政务服务的“贴心”代替企业报批手续时的“操心”,让企业“安心”发展。
以落实之变打开发展新天地
“师市各部门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了‘上门服务’。我们的项目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考察即签约,签约即开工!”11月初,在上海举行的八师石河子市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深圳市神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疆华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华“介绍经验”,并表示将继续扩大投资,打造石河子算力中心。
扎根于此的企业,成为八师石河子市展示形象的“金名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金招牌”、传播名声的“金话筒”,这都得益于企业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9月28日晚,新疆石河子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突然停电,生产车间陷入一片黑暗。经企业自行排查,并非自身电力系统短路,而是厂区院墙外的一处电缆出现断点。正值凌晨,该公司综合管理科科长兰荣亮给包保干部王建军打去了电话。
“石河子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科和包保干部很快就来到现场,协调供电公司、城市管理局抢修线路,当天上午公司恢复通电。”兰荣亮说,包保干部“有任何问题,24小时随时拨打电话”的承诺有声、践诺有行。
对八师石河子市来说,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是吸引投资集聚的先决条件。
为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石河子从项目洽谈、签约,到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服务”;打造服务企业“110”平台,24小时不间断受理企业诉求;制定《全员包联帮扶企业工作方案》,党员干部与企业建立挂钩帮扶关系,推行一线办公、一线协调,全方位、零距离服务企业;举办政银企交流座谈会,帮助企业“借船出海”获取更多金融扶持……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思想上尊重企业、工作上服务企业、发展中帮助企业”的服务态度,让石河子的“磁场效应”不断放大,逐步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农业资源转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资源转化、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外向带动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