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愿做“蒲公英” 播撒法治种子

日期:12-07
字号:
版面: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11月29日,“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在四师六十一团集市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四师可克达拉市司法局 提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进

“这是我国首部法典,也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遇到合同、继承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新的法律依据……”连日来,在四师辖区各连队社区、“巴扎”集市、广场公园内,四师可克达拉市司法局“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的老年志愿者们手拿宪法宣传手册等资料,向职工群众普及宪法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师市法治建设贡献“银发”力量。

转眼间,侯微从四师霍城垦区人民法院退休已经4年多了。退休前,她是该院的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是法庭的业务骨干。2020年退休后,她成了六十二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运用自己丰富的审判经验、扎实的法律知识化解邻里、家庭、劳务等纠纷。

因家庭变故,孤身一人的冯某曾因讨要300元工钱请求侯微的帮助,侯微了解到冯某的家庭情况后,为了让四处打零工的冯某有份相对安定的工作,侯微经过多方努力为他介绍了份提供一日三餐的水电暖维修安装工作。

“我们不能只看矛盾纠纷发生时的现状,还要深挖根源,尽力解疙瘩、去心结。”侯微说。

相对于侯微的专业、审慎,被群众亲切称为“三哥”的余三江·司达克就喜欢运用“唠家常”的方式和“苞谷馕”式的语言,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2019年,从六十八团政法办退休的余三江·司达克,成了当地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他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得走进群众的心里,知道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比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是念多少法条、说多少术语,而是将法言法语转变成大白话,用乡音吸引群众、打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尊法守法、依法办事。”余三江·司达克说。

成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后,余三江·司达克参与的普法宣传活动达200余场次,参与或主持调解了200余起案件,为职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在基层,连队干部是离职工群众最近的人。七十二团的李明在连队默默奉献了30年,从连长到连队党支部书记,再到退休后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身份在变,不变的是他从未离开基层,为职工群众服务。

2018年,李明退休后成为专职人民调解员,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为此,他经常出现在当地开展的群众法治大培训、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等专题培训现场,业余时间还自学心理学及调解技巧。

现在的李明,善于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融入法、理、情,职工群众赞扬他“在调解过程中,既通民情、知民意,又接地气、暖民心”。李明还经常站在当事人的角度,适时引导他们申请司法确认、法律援助等,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多面手”。

77岁的艾买提江·沙吾提是七十八团党委办公室的退休干部,他会多种语言、擅长沟通,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解读法律法规时娓娓道来,十分接地气。

“以前总觉得法律知识生涩难懂,生活中可能用不上,但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都会来到田间地头、‘巴扎’集市等地,用本地方言、快板赞句、顺口溜等我们爱听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宪法知识。”

“很感谢‘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来我们社区送法,还现场为居民解答了物业费缴纳的疑问。”

……

桑榆霞光亦胜朝阳。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还有许多像侯微、余三江·司达克、李明、艾买提江·沙吾提一样的“银发力量”,他们像蒲公英一样,传播法治种子,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