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欢
今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不少和兵团有关的精品影视作品在兵团媒体平台展播,其中就有以援疆干部为主要题材的电影《情满天山》。影片生动展现了援疆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真情故事,和新疆各族人民安定和谐的生活画面,以及河北与新疆的深厚情谊。
影片讲述了乔建华、乔小山父子两代河北人的援疆经历。25年前,乔建华从河北来到农二师(现二师)帮助职工群众发展畜牧业,因改良黑头羊与阿尔斯楞连长产生争执,以“摔跤”方式解决分歧,后来成功培育出良种羊。
在乔建华援疆期间,他的妻子在河北不幸离世,因此乔建华和乔小山父子俩有着较深的隔阂。乔小山长大后,也来到新疆援疆。在新疆,他与肉孜坦木一家结为亲戚,努力开展帮扶工作,自掏腰包为沙代提大婶买电视机、帮收辣椒。虽然因为卖辣椒,他与沙代提大婶产生分歧,但在驻村第一书记确杰和女友张薇的劝导下,他主动联系收购商,卖掉了霍拉山村全村辣椒。援疆经历不仅使乔小山对援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为他理解和接受父亲打开了一扇门。影片最后,在茫茫的草原上,父子二人不仅解开了心结,还因为共同的事业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情满天山》采用双线叙事手法,以儿子乔小山的援疆经历为主线,穿插父亲乔建华20多年前的援疆故事。一主一辅两条线纵横交替,构成完整连贯、逻辑清晰的影片脉络。双叙事线同时呈现父子两代人的援疆故事,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和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容量,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了援疆人的奉献历程。
影片中巧妙运用转场镜头,将两条平行叙事线展现得清晰明了。如在展现乔小山初到新疆望着天山的画面时,镜头逐渐虚化,随后切换到25年前他父亲乔建华坐着火车进疆时看到天山的情景。同样的天山,连接起父子两代人的援疆路,既自然过渡了时空,又展现出援疆精神的传承。
影片中多次出现人物诵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场景,第一次是乔建华与当地牧民建立友谊时诵读的,最后一次是乔小山教亲戚家孩子哈力克背诵的。通过同一诗句的诵读,在不同时空和人物之间建立起情感关联,实现情感层面转场。
托布秀尔作为重要道具,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从乔建华与阿尔斯楞连长因托布秀尔结下深厚友谊,到乔小山拿着托布秀尔寻找父亲的老朋友,托布秀尔成为连接不同场景和人物情感的纽带,使故事更加连贯。
《情满天山》节奏舒缓,细节刻画较为细腻,大量镜头展示了新疆迷人的景色与独特的地域风情。巍峨的天山跃然眼前,山峰高耸入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广袤无垠的草原与蓝天白云相接,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在霍拉山村,秋天地里火红的辣椒与周围金黄的树叶相互映衬。为充分展示新疆地域文化特色,影片大量运用特写和中景镜头,多次出现特色美食,如馕、椒麻鸡、手抓肉等,还多次出现人们欢聚的场面。
影片塑造了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肉孜坦木大叔、沙代提大婶、其其格、阿尔斯楞连长……这些人物较为真实、立体地展示了部分新疆人民的性格特点。
近年来,援疆题材影片不断涌现,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这类影片生动展现了援疆干部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场景,希望类似的佳作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