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20公里的山路,一行人走了近5个小时。到达三连后,李琳立即联系车辆,将孕妇送到九师医院。当天,玛依拉做了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九师医院的接诊医生说,如果再晚些送来,孕妇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
就这样,或骑马、或步行、或骑摩托车,李琳总是匆忙奔走在各个牧业点。
“李医生呀,在路上呢。”提起李琳,牧工们总会这样说。
“李医生一来,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快去找李医生”“李医生一来,我们就踏实了”……在牧区,牧工都知道,无论路程多远、天气如何,他们有一位随叫随到的医生——李琳。
患者的信任,就是对一名医生最高的嘉奖。这份嘉奖,是李琳用37年的坚守换来的。
1995年深秋的一个早晨,牧工尔加汉·胡那皮亚因高血压引起身体极度不适,还引发了并发症,情况危急。得知消息的李琳骑马飞奔而来,经过全力抢救,尔加汉·胡那皮亚转危为安。
此后一周,李琳每天拎着药箱到尔加汉·胡那皮亚家里探视。有一天正逢下雨,天色昏暗,急匆匆赶路的李琳连人带马滑倒了,手蹭破了皮,腿也摔伤了。
看着一身是伤的李琳来给母亲看病,尔加汉·胡那皮亚的孩子们感激不已,他们说:“要不是有李医生,我们就没有妈妈了。”
“李医生一来,我们心里就踏实了。”一连牧工革命别克·居满说。
2022年,革命别克·居满去地方牧业点哥哥家帮忙,半夜里,侄子突发高烧,身体不时抽搐。
“赶紧去找李医生!”革命别克·居满大声喊道,一家人抱起孩子,骑马奔往三连。
凌晨3时,他们敲响了李琳的家门。
听到敲门声,李琳立即打开房门,接过孩子就开始看诊,妻子也在一旁打着下手。
几个小时的照护治疗后,孩子的体温恢复正常。一家人临走前,李琳再三嘱咐第二天一定要来输液。
可直到第二天太阳落山,李琳也没有等到这一家人。
天黑时分,在自家毡房外,革命别克·居满远远地就看到,李琳骑着马,挎着药箱赶来了。
牧区交通不便,牧工们健康意识普遍不强,往往病情稍有好转,就懒得再去复诊。每当这时,李琳总是不厌其烦,一趟趟地往牧工家里跑。
“他们不来,我就上门去看。现在,大伙儿生病都会想到我了。”李琳的话中透露着自豪。
37年来,靠着一匹马、一个药箱,李琳以信念和责任,守护着牧区职工群众的健康。
“只要牧工们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在牧工们的心中,李琳不仅是守护健康的医生,更是值得信赖的亲人。
牧工乌木提汗·吾拉孜汗的两个孩子都是李琳接生的。看到乌木提汗·吾拉孜汗家中经济困难,李琳经常“忘记”收取她的医药费,逢年过节还会主动借钱给乌木提汗·吾拉孜汗。
“医生看病收钱天经地义,李医生来诊治,常常帮我垫付医药费不说,还会给我捎来土豆、白菜等蔬菜和日用品。”说起李琳,乌木提汗·吾拉孜汗满心都是感激。
72岁的二连退休职工巴汗·吐尔恰依患有高血压,妻子患有胆结石,李琳总会惦记着上门为夫妻俩诊疗,还积极联络上级医院为他们安排手术。
巴汗·吐尔恰依常说:“李医生就像家人一样,像阳光一样。”
在牧区,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常见疾病,李琳入户上门时,会为一家人逐一量血压、测血糖,及时排查隐患。如果发现有人病情转重,就会专门提醒患者前去团场医院治疗。
在李琳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用简笔画画着几棵大白菜,小块肉;大水杯,小撮盐。
“一定要少吃盐、少吃肉、少喝酒,多喝水、多吃蔬菜。”他常对牧工叮嘱,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李琳就会掏出笔记本,指着一幅幅简笔画,一遍遍耐心地讲解。
爱是双向流动的,长期以来,牧工也用热情和真心,温暖着李琳。
李琳上门看病时,大家都会拿出热腾腾的手抓羊肉、香气四溢的奶茶招待他;牧工的孩子要结婚了,李琳总是最先受到邀请的贵宾。
“谁家有喜事,李医生不来,是不能开席的。”李琳多年的牧工朋友托海·居满认真地说。
“老李在大山里守了30多年,克拉玛依市这么近,他都没带我去过……”妻子李秀梅虽然抱怨过,但也理解李琳不懈坚守的价值和意义,“只要牧工们高兴,我们也会跟着高兴。”
59岁的李琳已临近退休,问起今后的打算,他总是说:“只要牧工们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