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劝了一上午,他都不松口,担心派新的卫生员来不熟悉患者和牧区情况。”常天水唏嘘道。
37年间,李琳从三连到二连(2016年,一连和三连合并,李琳调到二连)继续干卫生员,他就像那几棵柳树,始终把根扎在深山里。
他就是亲人,他的家就是卫生所
来到连队的第5个年头,连队土木结构的卫生室坍塌了。李琳便把自家50多平方米的房子腾出一间当卫生室。
“牧工群众经常半夜来敲门看病,我也就落下了睡眠不好的病根。”妻子李秀梅说道。
这间小小的“家庭卫生室”,有一个月曾接诊831人次。
“他就是亲人,家就是卫生所。”因为患高血压,常年受李琳特殊照顾的一连牧工托海·居里说道。
有的牧工群众付不起医药费,李琳就会自己垫付,这么多年来,他已累计垫付医药费4万多元。
李琳曾无数次深夜赶往牧区接诊救人,通过他的救治,59名危重患者挽回了生命;他还亲手接生婴儿300多个,救治患者1万多人次。
无情的岁月在李琳的脸上镌刻出重重沟壑,陪他巡诊的马儿“退休”了一匹又一匹,而李琳始终坚守在深山里。
“37年来,李琳全心全意为当地各族职工群众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当代兵团人的使命担当,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九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鲁厚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