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江澄月净小雪天

日期:11-22
字号:
版面:第08版:绿洲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

●鹿琮

冬从雪夜来。如果说人们在葳蕤兰叶、夭夭桃影里看到了春,在嘒嘒鸣蜩、柳风芰荷里谙识了夏,在木叶千山、层林尽染里赏味了秋,那么就会更深刻地体认,为什么只有在雪中才能读懂冬。

雪是冬的信仰,在二十四节气中,小雪、大雪是较为独特的两个,既是物候,又是天气。如果说立冬开启了冬的序幕,那么小雪就是冬的开场,是司冬之神玄冥的首秀,是寥廓江天巨幅写意的点睛之笔。

天寒初识雪

地寒雨始凝。节气虽名小雪,但代表着降水形式从雨到雪发生了质变,小雪时节天地易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寒冷催生了雪降,只是此时的冬尚未地冻天寒,此时的雪尚非霏霏皑皑,《群芳谱》中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不过,一场小雪足以让世人感知物候的变化,窥探气节的讯息,领会寒冬的意指。

落雪方觉冬。无雪难称冬,雪像是入冬必备的仪式,如果说迎春花开启了春天,那么雪花则迎来了冬日。小雪时节未必有雪,然天时温度却已具备了降雪的各种可能。待些许时日,雪便要如约而临。对于冬雪,人们的内心是有殷切期待的,就像没有鸟鸣花开的春不能称之为春一样,没有雪落梅开的冬也很难视之为冬。雪将地冻天寒具象化了,铺天盖地、洋洋洒洒、洁白晶莹,以沉静传达隆烈,以视觉带动感受,雪是冬的直观,也是冬的代名。

天寒地封严。曹操在《冬十月》里写道:“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小雪时节万物萧索,善于观察的古人明晰记录着每一点变化,此时东北平原已经地冻三寸,以后每三天便会再冻上一寸,华北地区的土地也开始冰封。土地冻结意味着大地减缓了对生命的供养,生命成长进入放缓和暂停时间,冬天拥有了真正的宁静,大地迎来了彻底的寒冬。

临窗待雪坠

南宋僧人慧开有一句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从小雪起,很多人便日日期盼降雪。雪是冬天落在世间的诗篇,闭门读书的岁月,我捻笔端坐在轩窗几案,看过海棠花开、燕子飞来,梨花落雨、荷塘月色,一到小雪时节便期待起雪花到来。

寒而生花,非雪莫属。毫端蕴秀临雪而写,口角噙香向月而吟,是最有意义的韵事。历史上的王谢大族,常在这样的时节家族开筵,设题吟咏为乐。《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那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时节,一场骤然而来的雪,让后世见证了陈郡谢氏这一世家大族数百年的文脉传承,看到了谢家子弟芝兰玉树的深厚教养,也欣赏到才女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闪耀中国文学史的时刻。雪总会给人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也带来灵光闪现的感动。

冬无繁花,雪是上天对冬季凋零无盛景的额外恩赐。那漫天飞扬、飘飘洒洒的雪花,色泽洁白无瑕,细细看来每一片都是精心雕镂的水晶形状,非天工之巧,实在难以解释这样的盛大和精美。“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越是寒冬,越是百无聊赖的萧索,越是感慨这冬日精灵的可贵。雪为枯燥的冬增添了灵气,也为蛰居的生活平添了无尽诗意。降雪是冬日里人们竞相期待的事情,就像儿时从天气预报得知明后要下雪时,便开始等待雪落一样,小雪节气的到来为降雪提供了时节的预告,为这种期盼提供了确切的希冀。

便是尚无降雪,小雪节气也是动人的。小雪节气有了冬的清朗疏净,却因为这个“小”而无隆冬的严寒冷酷。此时,还没有到冰天雪地、大雪封山的时候,隐士无须闭门谢客,文朋诗友值此良辰可约友相聚。白居易的那篇《问刘十九》恰是写在这样雪来未落的时节,“绿蚁新醅酒”的甘甜,“红泥小火炉”的温馨,“晚来天欲雪”的期待,“能饮一杯无”的邀约,时隔千年依然充盈着温情的感动。

闲尝雪水茶

天寒时节蛰虫不鸣,没有腐叶残花的浸染、没有虫鸟走兽的饮沐,山泉之水清澈甘洌。此时,正是天寒宜于饮酒的时候,也是泉清适合酿酒的时节。时至今日,在江浙一带依然有小雪酿酒的习俗。秋季丰收的谷物,粒粒饱满,配以清泉,实为酿酒的绝佳原料。此时,正是农闲时节,既不缺酿酒的工人,也不缺品酒的饮众,更不缺欢庆闲暇,小雪时节的热烈便渐次隆重起来。

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他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小雪时节的山泉,恰是煮茶的上品。此际,相约好友围炉品茶的心境,丝毫不输围炉饮酒。饮茶更清醒,也更精致,《红楼梦》中妙玉曾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是饮牛饮骡了。”名茶风味各有千秋,伯仲常在分毫之间,需要细细品味,仔细分辨方能饮得明白。

饮茶之际,宜合雅事,谈的是诗文经传,说的是人文韵事,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不失名士风范。便是独饮无友之时,“闲敲棋子落灯花”“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也不失为冬日雅趣。

若逢降雪,便是煮茶的好时候。白居易是热爱生活、懂生活的诗人,他既喜欢围炉煮酒,也喜欢以雪煮茶,他曾写诗:“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雪水本为天水,凝聚了天地精华,古人向来有收雪煮茶的传统,小雪时节的雪是冬日的第一道鲜, 用此时的雪煮茶的心情,大概和初春喝到第一茬龙井时的心情是一样的。素来极重雅致的清代李渔有一首《煮雪》:“鹅毛小帚掠干泉,撮入银铛夹冻煎。天性自寒难得热,本来无染莫教煎。比初虽减三分白,过后应输一味鲜。更喜轻烟浮竹杪,鹤飞不避似相怜。”这首诗写尽了收雪之趣、品茶之味、煮茶之乐。

山林赏琼枝

降雪是冬天的美学,小雪是大地的淡妆。小雪后的太行山、雁门关、西子湖、西安城,各有各的风采和妖娆。雪对于世界的装扮是精妙的,恰似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的那样:“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儿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一场雪后的太行山林,如同雾凇到来的松花江畔,弥望尽是冰清玉洁的琼林玉枝;一场雪后的西安城,一夜之间变回了长安,钟楼、城墙、大雁塔、曲江池瞬间被赋予历史的记忆;一场雪后的雁门关,独立苍茫,仿佛重回了马嘶风鸣的古战场。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对雪花降落如此深情,以至于用落雪来形容美人,在《洛神赋》中称赞洛神之美:“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是何等的美丽,世人不得而知,但至少如曹植诗中的雪一般,充满轻盈回旋的美感,方是不负此名。

诗人对雪花如此喜欢,以至于把春天的落花比喻成落雪,无锡的鼋头渚有一轩名为“绛雪轩”,在樱花盛开之际,落花如雪,故得此名。故宫也有一处叫“绛雪轩”的建筑,因何得名,世人不知。

小雪时节的脉脉轻寒,最宜栖于小楼,故宫画中冬日的雅事便是很好的佐证,根据清代乾隆年间《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中的描绘,这一时节古器名画成为雅玩,女子奏乐、刺绣、对弈成为主要生活乐趣。清代陈枚在《月曼清游图》册中,细致描绘了宫廷妃嫔在农历十月“文窗刺绣”,在十一月“围炉博古”,在十二月“踏雪寻诗”的情景。

走进故宫,那些绣工栩栩如生的手帕、衣衫、香囊,有多少是这些妃嫔在小雪时节的杰作,在煦暖的阳光里,本不必亲自动手的她们精心为心爱之人绣制衣物,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给贾宝玉绣制香囊那般,也如千千万万的人间眷侣,用刺绣女工传达心意。小雪时节为人们提供了陶冶情操、品味艺术的天地,也提供了琴瑟和鸣、传递温情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