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铁笔生花印烙岁月

日期:11-21
字号:
版面:第06-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现代套彩烙画《戈壁行军》。 杨新平作

杨新平在创作现代套彩烙画(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一块木板、一支铁笔,随着笔尖落下,一阵青烟腾起,一道优美的线条便在木板上显现出来。11月11日,在九师一六四团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新平现代套彩烙画展览馆里,记者看到十几名青年在杨新平的指导下,神情专注地创作现代烙画作品。

“我经常上杨老师的课,我觉得烙画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将烙痕与木质材料完美融合,不仅色彩持久,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六四团志愿者杨飞告诉记者。

杨新平是一六四团七连的一名职工。年轻时,他在河南老家接触到了烙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后,他便开始尝试创作烙画。在创作烙画的过程中,他对烙画的制作技艺进行多次改进,并尝试用有机颜料为烙画上色,创作出现代套彩烙画,深受大众喜欢。

作为一名兵团人,杨新平创作的作品离不开他脚下的土地。近几年,他的足迹遍布兵团的师市和团场,为创作现代套彩烙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杨新平结合自己探索出来的精妙绝伦的现代套彩烙画技艺,接连创作了“军垦情系列”“胡杨情系列”“军垦记忆系列”“地窝子的春天”等一大批兵团题材的作品。

杨新平的现代套彩烙画,风格独特、内容引人,受到业界广泛赞誉。这些年,他的作品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精品奖、兵团第一届“绿洲文艺奖”等多个荣誉。

2009年,杨新平的现代套彩烙画被评为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6年起,杨新平每年都有新的作品获评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2021年,他的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如今,他在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传承烙画技艺。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走进校园、走入社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兵团现代套彩烙画技艺的接力棒传到年轻人和孩子们手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烙画、爱上烙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新平说。

2015年,杨新平在一六四团中学举办了民间艺术培训班,自费购买教材、美术用具,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烙画。几年来,他义务培训学生累计达3000多人次。

2022年,一六四团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新平现代套彩烙画展览馆开馆后,他便常在馆内为来往观众介绍烙画技艺。

今年,杨新平创作了现代套彩烙画《兵团辉煌70年——军垦赞歌》。这幅作品长33.6米,分为凯歌进疆、沙漠剿匪、屯垦戍边、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5个部分,展现了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用青春和汗水建设美丽家园、守卫祖国边陲的美好画面。谈到创作这幅套彩烙画的初衷时,杨新平说:“今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我想用烙画来记录、赞美兵团,弘扬兵团精神,让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兵团、爱上兵团。”

项目名称:现代套彩烙画

列入年份:2009年

项目简介:

烙画又称火笔画,是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制作的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以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现代套彩烙画,发轫于传统烙画。兵团的现代套彩烙画是伴随着兵团的发展而发展的,兵团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烙画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创新,形成独特风格,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生活需求。

传承人:九师一六四团七连职工 杨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