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其官网发布了表彰决定,我有幸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这是对我多年来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最大肯定。
自2011年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我就与非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研究中心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阵地,更是我心中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的寄托。
多年来,我与团队成员一起整合跨学科研究力量,深入新疆每一个角落,对非遗进行细致调查研究。我们聚焦于非遗和文旅的融合,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2021年,我们出版了新疆高校首部非遗概论教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这部书不仅是我们的学术成果,更是一次对新疆非遗的系统梳理和传承。
同时,我还对昆仑文化和西王母文化进行了研究,从而对古老而神秘的新疆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我深感荣幸能够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我的研究,我希望能为昆仑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涵挖掘、展示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上,我与团队成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们先后开展了15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项目,培训了600余名来自新疆和兵团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有的是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有的是对非遗充满热情的年轻人。通过培训,这些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得到了提升,对非遗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另外,我积极参与非遗的传播与普及工作。我曾受邀为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做专题辅导讲座,深入阐述非遗在文化润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还向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交了“非遗助力文化润疆咨政要报”,其中有关“建设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议被自治区采纳。2024年9月19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已建成启用,这也是我多年来努力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将非遗与兵团军垦文化相结合。兵团军垦文化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兵团人的奋斗历程和坚韧精神。我将非遗元素融入军垦文化的表现形式中,让两者在相互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我相信,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是对非遗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更是对兵团军垦文化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我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非遗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我带领团队成员积极探索非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路径,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非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非遗的传播方式,也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非遗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非遗展览、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广新疆非遗,让世界更多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非遗保护理念和技术,为新疆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回首过去,我深感自己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团队成员的支持和合作。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非遗保护工作第一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新锋 口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