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体现了“魂脉”与“根脉”相结合的思想遵循
日期:11-18
●孙来斌
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坚定的守正创新理论特质,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的有机结合。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看,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它本身就是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指出:“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国人具有守正的传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称赞赵禹“据法守正”。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鄙孝议下》中说:“有守正者,虽大孝不录;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中国人也富有创新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几千年前,我国先民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还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论述。这些论述与传统文化中的“旧邦新命”“固本求新”“革故鼎新”等观念,为守正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明确的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不竭的活力源泉。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