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钧期 张续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优势,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各类服务主体向农业生产者提供的全过程或部分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包括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咨询等,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还能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模式,改造传统农业劳动者,拓展农业劳动对象,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注入强劲动力。
拓展服务领域,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尚存在覆盖面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这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因此,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林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渔业等多个领域,是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关键。林果种植方面,应提供从选种、育苗、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控的全程技术指导;畜禽养殖则需涵盖品种改良、饲料配方、疾病防控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水产渔业领域,则应注重水质监测、养殖技术革新及水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同时,针对丘陵山区等农业基础薄弱地区,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适应当地特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解决小农户在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求,推动农业整体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型。
健全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标准化是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农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制定,通过合同约束、项目监督和规范指引等手段,确保服务过程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加强对服务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是保障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关键。此外,还应积极推动服务流程的优化与技术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农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
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应以县域为单位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这类平台应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服务供给于一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供给体系。通过平台建设,可以促进服务主体与农户之间的有效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线上平台可以提供在线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发布等服务,方便农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线下平台则可以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产品展示等活动,增强农户的实操能力和市场意识。同时,鼓励平台与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金融资本和科技力量,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支持。
培育新型服务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能力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新型服务主体是推动服务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应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推动服务主体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同时,加强服务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共享,是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组织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此外,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服务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健全服务标准、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等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展望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在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