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 孟凡丽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新疆各级高校要深刻领会《意见》精神,深入研学《意见》内容,不断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以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疆各级高校要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格局,让高校教师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将政治家办教育与教育家办学有机结合,详细绘制建设教育强国的高校“施工图”。三要全面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鼓励教师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会贯通,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实践的指导工具。要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发力,促进新疆各族教师全面交往交流交融。四要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引育并重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优秀教师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力,是稀缺的教育资源,也是高校最珍贵的财富。新疆高校要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通过引育并重、服务为先,打造出一支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围绕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和兵团七大主导产业,明确教师人才的引育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长期规划,科学设定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和职后生涯规划。二要依托人才发展基金,放眼全球广纳英才,重点引进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紧缺专业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并将人才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产业建设相衔接,形成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联动。三要统筹用好援疆资源力量,积极对接援建高校,拓宽各类高等教育人才的对口帮扶路径,通过“交流互访”“结对帮扶”“以老带新”等方式,发掘培育一批本土青年教师人才,实现高等教育人才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四要构建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环境,营造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坚决摒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用人偏见,始终坚持一视同仁,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客观公正的管理和服务。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新疆高校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要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二要通过表彰优秀教师、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等方式,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全方位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鼓励教师将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奋斗目标,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职业理想。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四要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
改革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强劲动能。新疆高校要深化教师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打破束缚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给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全面激发教师的内生动能和育人活力。一要认真研究适合新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改革方案,聚焦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二是要建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不同职能,设置差异化的岗位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三要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要多措并举,提供更多机会,大力推动兵地之间的教育融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四要明确校内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制度建设,提升高校治理水平和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