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系统性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着眼整体、统筹兼顾、抓住重点,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强调要用全面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科学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需求的直接反映;不仅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客观产物。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深化的过程,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
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具有系统性的基本属性和内在特质。从其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高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运用系统性观念认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法。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内部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各要素高度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是庞大复杂,越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这需要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以增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使改革取得最优效果。注重改革系统性,就是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注重改革整体性,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动改革,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注重改革协同性,就是要充分把握改革的时序和节奏,既要使不同阶段的改革在进程上相互协调,也要使不同领域的改革在步调上协同一致,使改革有条不紊、蹄疾步稳,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