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今月曾经照古人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对《二泉映月》的喜爱,可以追溯到童年。那时住在外婆家,后门有一个园子。舅舅拉得一手好二胡,曾经在中学比赛中获过奖。每每在皓月高挂的夜晚,他就会端出一条板凳坐下,昂首面对夜空,于是,悠悠的琴声就从他的指间流淌出来。现在想来,我之所以尤其喜爱民乐,就是儿时由舅舅熏陶的。

  在我喜爱的民乐中,《春江花月夜》沉缓悠远,《金蛇狂舞》急促欢快,《喜洋洋》轻松喜庆,《听松》激越高亢,唯有《二泉映月》深沉委婉,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期盼,就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娓娓诉说自己颠沛流离但又矢志不渝的人生。有时一曲完了,能见到舅舅眼眶里晶莹的泪花。年幼的我初听《二泉映月》,并不能理解它,直觉就是好听。

  后来,在山村劳动的岁月,我会悄悄地在山脚边找一个角落,仰面茫茫的星空,偶尔哼一曲《二泉映月》,任泪水流淌。于是,一切的不快、愤怒、哀伤都随着旋律消散了,心灵的褶皱也渐渐地熨平了。后来,家里添置收音机后,我买的第一盒录音磁带是《民乐精典》,里面就有《二泉映月》。它忧郁又不乏振奋,缠绵但绝不消沉,催人泪下却又充满激情。

  《二泉映月》的作曲者是华彦钧,即瞎子阿炳,他靠一把家传的二胡,一曲不断润色修改的《二泉映月》,趔趔趄趄地跋涉在人生道路上,用音乐记录他风雨飘摇、悲惨凄苦的一生。在阿炳的世界里,《二泉映月》应该已经融进了他的身心、他的血液。

  有一年国庆节前,在惠山脚下见到“天下第二泉”。那夜,在泉旁的石栏上,我独坐良久,想象着,在皎洁的月色中,阿炳在惠山泉边,身着粗布长衫,昂首面月,张弓搭弦,演绎那世纪绝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淙淙的惠山泉启迪了阿炳创作的灵感,赋予他以灵性。《二泉映月》的柔婉、凄苦、文雅、愤懑、宁静、感恩,宛如斜挂在夜空中的一弯皓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