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把每趟车平安送到站是我最大心愿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第11版:讲述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7日。

  8:00刚过,张振起站在天津站后广场,望着天津机务段动车组运用车间的牌子,深吸了一口气。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倒数第2天,也是他值乘G391次列车的日子,上午要从天津西开往山海关,下午再从山海关返程回天津西。

  发车

  备品包里的“责任清单” 驾驶室里的“精准密码”

  走进车间,张振起轻车熟路地领取备品包。拉开拉链,运行图、列车时刻表、电台、司机专用电话一一躺在里面,“这些不是普通物件,每一样都关系着行车安全。”他指尖划过列车时刻表上G391次的标注,9:55发车、11:29到达山海关的时间早已刻在心里。

  按照班车时间,他要赶往天津西站。“出勤时,还要重点关注担当的车型,今天是380B型动车组。”

  提起车型,他眼里多了几分熟稔,“以前开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现在开动车组,车型在变,但对安全的敬畏心没变。”

  抵达天津西站,张振起穿过站台,走向380B型动车组。

  进驾驶室前,他先绕着车头仔细检查——车头灯、头罩都要逐一确认,“高速运行时,车头容易受大型禽类冲击,万一受损,得及时上报给随车机械师和列车调度员。”

  进入驾驶室,交班司机早已等候。两人交接完工作,张振起坐在操纵台前,在ATP系统里更改工号和车次。“等信号开放,列车长会用手持电台通知关门。”他盯着仪表盘,右手轻轻搭在操控杆上,“动车组是集控关门,普速列车关门靠列车员,不管哪种都得听指挥,不能有半点差池。”

  9:55,信号准时亮起。张振起缓缓推动操控杆,G391次列车平稳驶出天津西站。

  “现在对标要求严,得根据站台的停车标记控制速度,就像地铁精准停车那样,但我们是手动驾驶,全靠经验和手感。”他笑着说,为了练准停车,自己都不记得在不同车型、不同天气下练了多少回。

  行车

  隧道里的“立体瞭望” 要多一分警惕

  列车驶上津秦高铁,张振起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这段线路坡道大、隧道多,光天津到山海关就有15个隧道,唐山之后的隧道尤其密集。”他盯着前方,“进隧道前要适应光线变化,还得全方位瞭望,上面看有没有落石,下面盯紧钢轨,两侧留意有没有闲杂人员。”

  他想起之前南宁局动车组司机遇到塌方紧急制动的事,“我们主要靠目视判断,风大的时候更得小心。风速到20米每秒,速度就得降到300公里每小时;风速到30米每秒,限速120公里每小时;风速再高,车就不能开了。”虽然有风监测系统,但他总说,“系统数据传输需要时间,自己的感觉也很重要,得多一分警惕。”

  途中经过军粮城北、滨海西、唐山等站,每到一站,张振起都要根据站台方向选择门控。“开门错误这种事千万不能发生,站台在左,要是选了右门,麻烦就大了。”他语气严肃,“我们的工作没有容错率,错一步都可能无法挽回。”

  返程

  站台上的大包小包 写满了每名旅客的“归家温度”

  11:29,G391次列车准时抵达山海关站。短暂休息后,15:08,张振起驾驶列车返程。此时的车厢里,大都是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有的拎着山海关的海产品,有的抱着北戴河的土特产,脸上写着满足。

  “国庆节前是出城客流,现在是返程高峰,大家都是赶着回家团聚。”张振起透过驾驶室的玻璃看着站台,“早上从天津出发时,旅客还带着期待;返程时,他们脚步匆匆,眼里都是归心似箭。”

  有一次,一位旅客拿着半程票找他,说买不到全程票去秦皇岛。“我让他找乘务员补票,他说站台上工作人员少,看见我穿制服就过来了。”张振起笑着回忆,“大多数旅客不知道我是司机,也就问问车厢号,只有少数‘发烧友’会好奇车型和驾驶的事儿。”

  坚守24年

  守护万千人的平安归家路

  16:49,列车抵达天津西站。张振起完成退乘手续,走出车站。从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在铁路上已经坚守了24年——从天津机务段牵引京九线货物列车,到驾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如今的动车组,手里的操控杆换了又换,但肩上的责任始终没变。

  “2005年考取司机驾驶证,之后每年春运、暑运都顾不上家。”他语气里带着愧疚,“上三休一,有时候出去两三天,父母、孩子的事全靠爱人打理。现在孩子上高一了,也懂事了,父母身体还好,家庭和睦,我才能安心跑车。”

  2007年,他获得北京局集团公司先进个人荣誉,但他总说:“那不算啥收获。对我来说,24年的职业收获,就是放平心态,每次出乘、退乘都把列车平安送到站,看着旅客安全回家,我就满足了。”

  夜色渐浓,张振起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这个国庆假期,他又一次在岗位上度过,像无数个节假日一样,做着“逆行者”,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千万人的归家路。

  记者 李文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