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发布10月健康风险提示
日期:10-07
国庆中秋假期,天气转凉,人员流动频繁,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天津市疾控中心发布10月健康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加强个人防护。
呼吸道传染病
十月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高发期。这类疾病均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但各具特点:流感常伴剧烈头痛与肌肉酸痛,新冠病毒可能导致嗅觉、味觉减退,肺炎支原体感染则以刺激性干咳为典型表现,且5岁以上儿童更易患病。
肠道传染病
假期聚餐、外卖频次增加,诺如病毒肠炎风险显著上升。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成人多腹泻、儿童常呕吐,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等方式传播,学校、饭馆等场所易暴发聚集性疫情。
蚊媒传染病
关注旅行健康,10月南方地区仍有湿热天气,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传播风险居高不下,均经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患者除出现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外,还可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与“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基孔肯雅热以剧烈关节疼痛为特征,严重者关节功能受限;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轻微症状,通常会在1周内自愈,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如果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以及全身发热,每年9—11月为高发期,托幼机构、游乐场、家庭聚会等儿童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国庆中秋假期,家长和监护人需要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落实科学防控措施,守护孩子的健康安全。
动物源性传染病
假期人员流动频繁,接触动物及相关环境的机会增多,感染鼠疫、禽流感、布病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食物中毒
假期是家庭聚餐、外出就餐和旅行的高峰期,人员流动大、饮食场景多样(如路边摊、特色小吃、自助餐饮、家庭剩菜等),食物中毒风险随之上升。食物中毒多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病毒(如诺如病毒)、寄生虫或毒素(如霉变食物毒素、未煮熟食材毒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伴随发热,严重时可能脱水或引起并发症。
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