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这几天,研学的孩子们没有这么集中,正好抽空料理下地里的各种叶菜。我家的5个蔬菜大棚大部分都需要撒籽栽秧,今天要把秧苗栽好,再跟二嫂子学学怎么直播。”二嫂子就是张凤文,如今尹葛侠跟着张凤文一起,学着通过朋友圈推荐自己家的蔬菜。
假期这几天的活儿,不用记在本子上,56岁的尹葛侠心里有本账。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穿戴整齐,尽管天气已经不热了,她还是没穿太多,几个蔬菜大棚相距不远,在地里干活穿得太多,不方便蹲下或起身。由于长年蹲着干活,尹葛侠的两腿有些罗圈,膝盖也总疼,“种菜就是这样,总得长时间蹲着干活,腿脚就这样了。”
二嫂子就是身边好榜样 大家越干越起劲
尹葛侠家的蔬菜大棚,距离二嫂子家的蔬菜大棚不远,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她家这几年的蔬菜种植收益越来越好。走进她家的蔬菜大棚,发现里面的蔬菜品种竟多达十几种,芹菜已经十几厘米高了,油菜也冒出了绿油油的小尖,生长最快的就是圆白菜和菜花。第一茬已经收获上市,土地已经翻好,这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新秧苗栽下,接着就是把大棚苫盖上的新塑料布准备好。跟其他家的蔬菜大棚不同,尹葛侠竟然还在里面种了桃树,她说自己种什么也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的。
到地里的第一件事,尹葛侠习惯性地先到二嫂子家的蔬菜大棚看一下,果然不出所料,张凤文两口子已经在地里忙活上了。“她家就是我家的参考,她家种什么,我就跟着种,不会错。”快人快语的尹葛侠说,放着现成的范本,不学就浪费了。秋天,对于农民来说是个特别重要的季节,在每日跟土地打交道的人眼中,俗称的“三秋”代表着秋收、秋耕和秋种,只要一项没抓好,就不会有丰收,特别是种植大棚蔬菜,更是到了关键时期。
尹葛侠说,以前她总找不好种地诀窍,二嫂子家的蔬菜整齐又茁壮,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人采摘,而自家的收成和生意一直惨淡,心情不好的尹葛侠种地都躲着二嫂子两口子,好几次都流露出放弃的念头。看着尹葛侠家对种地越来越没有信心,张凤文就把自家的种植清单“复制”给了尹葛侠,甚至连撒种这样的活儿,也帮着尹葛侠一起干。眼看着蔬菜长得越来越好,尹葛侠说,现在的心里面全都是这5个蔬菜大棚。
新鲜菜果发图 游客朋友圈里收获大波儿赞
蹲在大棚里一通忙活,几畦菠菜嫩苗间的杂草都拔干净了,“这些菜都是给上门采摘的游客预备的,我跟二嫂子学,不用农药或其他化学药剂,杂草全靠人工拔。地里的营养不让杂草夺走,蔬菜就长得特别好,吃起来的口感也好,很多人都是来过一次就成了常客。”尹葛侠笑眯眯地说。就是在这样踏实的劳作中,尹葛侠的家的蔬菜大棚越来越好,不少城里人也开始在尹葛侠家包下“小菜园”。
“这几年种菜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尹葛侠口中的不一样,不仅仅是指种植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指销售方式。从河北省刚刚嫁进第六埠村的时候,尹葛侠只是跟着婆家人一起种地,然后把菜拉到批发市场贩卖。二十多年来,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直到这几年,尹葛侠在张凤文的带动下,把以前的模式都改变了。“周末采摘、微信接龙小区配送、市民菜园子,5个大棚里的菜,遇到淡季根本就不够分的。”为了能及时接到信息,尹葛侠现在是手机不离身。
气温逐渐升高,张凤文接到了游客体验农事的需求,她赶紧告诉了尹葛侠。她俩立即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掰玉米、洗红薯、摘花生,不到15分钟,这些农产品就进电蒸锅里了。“游客到了,这些也正好蒸熟了。来体验的游客,都喜欢品尝新鲜农产品。”把农产品蒸上,俩人又开始用袋子分装玉米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都是游客品尝后,临走时要捎带上的。“都是按照市场零售价销售,比批发价高,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尹葛侠说,很多游客为了吃上新鲜农产品还会加上微信,每次看到游客在朋友圈发照片夸赞,自己就能体会到丰收的双重喜悦。
村民说
看到大家喜欢我们种的菜 心里倍儿甜
第六埠村村民徐洋 难得盼来个小长假,可得好好规划一下。先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收拾利索,看着也敞亮。然后打算带媳妇和孩子去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再带他们尝尝北京的小吃。等回来正好赶上中秋,与长辈们聚聚,吃顿团圆饭,这假期就圆满啦。
第六埠村村民张龙 还过啥假期啊,玉米棒子都等着往家收呢!趁着国庆这几天天气好,全家老小齐上阵,争取早点儿把地里的活儿干完。忙完了晚上喝口小酒,就是我最舒坦的假期了。
第六埠村大学生孙瑞琦 我打算帮爸妈干几天农活,体验一下他们的辛苦。然后约上几个发小,一起去村里的网红打卡点拍点视频,发个朋友圈,让同学们也看看我们家乡现在有多美。
第六埠村生态六埠景区工作人员任连洁 越到假期越忙的人就是我们生态六埠景区的工作人员了。国庆节前就开始备货、打扫卫生、布置场地,就盼着游客们来。看着一车车的游客进来,有的全家老小来露营,有的游客来乘坐竹筏船欣赏美景,有的年轻人来拍美美的照片,累是累点,但心里高兴。我们村景色好,能让大家玩得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第六埠村村民郝建 别人过节是休息,我们过节是“战斗”。市民菜园的租户都带着一家老小来采摘,小区的蔬菜配送订单也排到了节后,群里接龙都接不过来。多亏闺女和姑爷过来搭把手,不然我们两口子真要忙晕了。虽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种的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记者 徐燕
图片由第六埠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