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冷观“二手”热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二手”热,哪“二手”?人的手指与手机的互动。“热”什么?“热”的是“二手生活”——即人们失去生活主导权,盲目模仿他人,成天沉迷于手机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群体和年轻一代在其中呈现的“度数”,尤其需要关注和警惕。

  晚年生活本应丰富多彩,但这种“二手”生活方式却将许多老年人“绑”在了手机上。看看笔者一位老同事的告白:早上醒来就揉着眼睛解锁手机,刷完朋友圈里的“鸡汤文”,再看短视频平台上网红们咋咋呼呼的“生活记录”;中午吃饭时,边嚼着保健品边刷娱乐新闻,还不忘与网友们八卦谁追的明星又“塌房”了;晚上睡前仍紧盯着手机屏幕,观看主播连麦PK,参与网友争论互相攻击……曾经热衷的广场舞、健身操,没时间跳,放弃了!就连与外地女儿的视频通话次数也大幅减少。

  人总是更愿意听自己认同的话,在老年群体退休后的空虚中,互联网恰好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温床”——这是个信息投喂的时代,算法像一双无形的手,不断投喂符合你偏好的内容,手机刷得久了,用户便如井底之蛙,蜷缩在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里。

  你以为自己参与了无数的“网络大事”,实则接触的全是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过期信息。这种“二手生活”的可怕之处在于:爱好随波逐流,情绪任人摆布,连人际关系都成了廉价的复制品。你安慰自己“重在参与”,却不知这种参与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就像笔者的邻居王老太,为争论主播舞技优劣与网友激烈争执,最终急火攻心突发心梗送医。为了与自身生活毫不相干的话题,竟如追星少年般情绪失控,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多么惨痛的参与!

  更令人忧虑的是,手机与孩子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据媒体报道,长沙长郡中学的“尖子生”小凯,因沉迷手机导致今年高考仅获575分,被父母一怒之下赶出家门,并切断经济来源。这场家庭风暴迅速引发社会热议:虚拟世界为何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

  更触目惊心的是,“来,喊声老公”“叫声爸爸来听听”,这样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竟是AI(人工智能)对着一个未满12岁的孩子发送的。在公众的认知里,AI仅是工具化的智能助手,但鲜为人知的是,它已成为部分人群的情感载体。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感依赖正发生在价值观尚未成形的未成年人群体中,不少家长发现未成年子女正深陷AI聊天的快感陷阱。在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中,孩子们既不明其害,更不觉其危——那些精心设计的色情擦边话术与暴力暗示,正如同数字迷雾般悄然笼罩着他们。

  当人们愈发将智能设备视为身体的数字化延伸时,一个关乎文明存续的命题便浮出水面:如何驯化手机与AI?这绝非危言耸听——从五千年前人类驯化驴马,到百年前驯化狐狸鹦鹉……在算法支配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清醒的认知和主动的姿态,重构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

  当然,对手机与AI“驯化”只是个设想。迷失或沉溺于“二手生活”的人,首先要打破算法编织的镜像牢笼,不能再做手机与AI的“时间奴隶”。正如陶渊明辞官归隐时慨然所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们需要这种挣脱的勇气,坚持定时地走出虚拟世界,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公园、菜市场与运动场,你得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一次欢聚、一顿美餐。这些看似平凡的回归,终将还原生活本真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