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
辛口镇小沙窝村
小小萝卜苗,
土里咯咯笑。
在等冷风到,
沙窝味道好。
现在地里情况如何——西青区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的“萝卜哥”张永臣,现编了这么一段“实况介绍”。作为合作社的经理,从种植到销售,可是得操心不少,这两年的直播带货,他以四六八句的“萝卜诗”“萝卜歌”走红,为的就是把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津门老字号”品牌喊得更响、传得更远,让沙窝萝卜嘎嘣脆,从西青的田间地头,直送百姓的餐桌。
浅浅“荔枝土” 难抵厚厚“蒙金土”
8月中旬,西青区辛口镇7000亩萝卜地完成了播种。10月里,地头里瘦溜的萝卜已经探出头来,正在茁壮成长。“如果天气给力,差不多11月初就能吃到头茬的好萝卜了。”在张永臣看来,萝卜虽然四季皆可种植,但入冬前的萝卜基本适合入菜,而冬季的沙窝萝卜成了以冬令生吃为主、入菜为辅的“水果菜”。
农谚有云“七分土三分养”,元朝顺帝至元六年《析津志辑佚》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天津种植萝卜的记载了。天津卫口耳相传一种说法——沙窝用的是为杨贵妃运送荔枝抖落的“荔枝土”。关于沙窝萝卜的传说就更多了,比如:姜子牙领着当地百姓种植;东汉末年,曹操大军驻扎沙窝一带水土不服,靠百姓送来沙窝萝卜治好;杨六郎屯兵沙窝,学种萝卜解决了大军吃菜难题;乾隆爷微服私访口渴难耐,少女拿来沙窝萝卜解渴,乾隆留下“早知有萝卜,何必吃水果”之句……
沙窝最初名“沙涡”。宋史记载,设沙涡砦,为驻军戍边,防御契丹。后来,沙涡砦周围形成村落。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大量移民在此地开荒垦殖。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沙涡”也逐渐演变成沙窝,形成今天辛口镇的大、小沙窝村。
至于土地的形成,那是距今约5000年时海浸结束,天津平原自西向东逐渐恢复为陆地。而这一隅土地,当地称之为“蒙金土”,特别适合萝卜生长。砂层和黏土层的黄金比例,使土壤通水透气、保水托肥,造就了孕育优质萝卜的理想环境。
温室既是生产地又是“冷藏窖”
天津特有名品青萝卜统称为卫青萝卜,一般称其栽培历史有300多年,但有学者提出或是要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光启来天津葛沽算起。
徐光启先后4次来津,在葛沽进行的“南种北引”,包括水稻、甘薯、棉花、芜菁,还有青萝卜、胡萝卜、菠菜、韭菜等,粮食蔬菜品种的种植,也向周边地区绵延开去。
好吃的萝卜是有历史传承的。新的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怎么让萝卜更好吃。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实际上,冬吃的生萝卜除了在露天种植之外,还通过传统的坑埋贮藏来延续萝卜在市场的销售时间。
沙窝萝卜的种植与窖藏技艺于2009年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遗名录。新的技术革新则是将露地生产改为延后设施生产,露天种植在降温后盖膜、加草苫保温,保证萝卜生长在温室田间不受冻害,温室既是生产地又是“冷藏窖”,能够做到现吃现拔,能保证到春节期间还有鲜货。
从口味上来说,早秋露天栽培的萝卜,肉紧偏辣;暖棚萝卜上市时间较晚,但皮薄肉脆又多汁,质量更好。暖棚既能利用田间的湿度保证不糠心,又能利用冬季长期的低温,使营养成分发生转化,淀粉转化为糖,剥开外皮就能当水果生吃,像梨一样清甜、爽脆、多汁。
“青萝卜”是农民的“金萝卜”,用张永臣的话来说,他们这一代人,是扛着金字招牌扎进市场里的,种好萝卜、卖好萝卜,还要保护好萝卜品牌。西青区辛口镇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沙窝萝卜”证明商标,合作社也制定了《产销管理制度》《沙窝萝卜质量标准》等,尤其统一印制了包装箱、专用封箱胶带、防伪标签供社员使用,让“真”多了保障。正宗沙窝萝卜现有标准必须是:一、沙窝萝卜这一品种;二、种植区域是在天津西青区辛口镇,核心区是小沙窝村。
天津人吃萝卜吃出“花”来了
在电影《上甘岭》中有这样的情节:装水的汽油桶屡屡被击穿,炊事班长送来萝卜和两个苹果——这萝卜解渴充饥还不怕被击中。
实际上,在当时为抗美援朝募捐的社会热潮中,天津采购大量青萝卜支援前线,其中沙窝萝卜产量最大。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村民在选种、管理上不断改进,外观更加整齐,品相好的都留作出口创汇了。如今网络营销的崛起,让很多辛口镇种植沙窝萝卜的村民开始了直播带货,采摘体验、假日集市等,也成为颇受欢迎的时令文旅活动。充满体验感的销售新模式,助力破圈发展。
“萝卜哥”张永臣经理也在销售季中,在田间地头“现身说法”,现在,人人都会念叨他自编的那一串“萝卜经”:“小白兔,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咬一口,脆甜的,下回就买这有叶儿有根儿的。”其实,这就是好沙窝萝卜的标准啊——叶簇直立,叶色暗绿、中脉浅绿,肉质入土五分之一。外形均匀,表皮光滑细腻、颜色翠绿,脆嫩多汁,水多无渣……
近几年,引种了冰糖心萝卜,好技术、好品种再和便捷的运输链“搭”上,沙窝萝卜可是卖火了。
嘎嘣脆的沙窝萝卜赛鸭梨。天津人可是吃萝卜吃出“花”来了。生吃,还有“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地爬”的俏皮话,新鲜的萝卜缨子蘸酱,直接就是一道凉菜。
其他诸如烧、炖、煮、汆、腌、酱、糟、泡、熏、煨、饯、腊,什么切丝和馅,什么搭进鲫鱼汤、羊肉丸子汤、猪肉丸子汤、小虾皮汤……
沙窝萝卜一茬茬的丰收希望就在眼前,嘎嘣脆的生活滋味就藏在这一口口清甜里:咬下去满是踏实,咽下去全是欢喜。
记者 单炜炜
摄影 周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