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到天安门广场看礼花

日期:10-02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忆里的小时候,国庆节一定要看礼花。礼花是国庆节的标志性元素,就像大年三十的饺子一样。

  那时候,我家住在北京前门楼子东侧的一条老街,由于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遮挡,站在我家房顶上,一眼就可以看见天安门广场以及广场上准备放礼花的多门礼花炮。我们一帮孩子,天还没黑,就急不可耐地早早爬上房,焦急等待着放礼花的时刻,就像等待一场精彩大戏开场。大约晚上八点以后,大炮“隆隆”一响,第一拨礼花腾空而起,像是在我们的头顶绽放,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几颗闪亮的礼花。

  有时候,我嫌站在房顶上看礼花不过瘾,觉得还是离天安门广场远了点儿,便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前门。这里离天安门广场更近了。但是,我们只能站在前门楼子前面的玉带桥上看,再往前,就是警戒区了。站在那里看礼花的人很多,大多是大人,我们必须像泥鳅般钻来钻去,钻到最前面,才能看到礼花。

  天安门广场与我只隔着前门楼子,近在咫尺,却进不去。那时候,我特别希望能到天安门广场上看礼花,那礼花看得才叫真正的过瘾,那礼花才叫真的在自己的头顶上绽放呢。

  上了中学,读高一那年的国庆节,很多所学校的高中生,要在国庆节的晚上到天安门广场上跳集体舞。小时候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真的能够到天安门广场上看礼花了。

  那时候北京的不少中学男女分校,我们的学校是男校,要和临近女校的同学配对一起练习集体舞。男同学站在外圈,女同学站在里圈,相互拉着手,跟着音乐,走几步,转两圈。一曲结束后,里圈的女同学向前迈一步,后面的女同学随即跟上,重新牵起手,继续走几步、转两圈,如此循环往复,如水流动。一场练习下来,男同学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多个女舞伴,却一个都不认识。

  最初,我们和女同学牵手,挺害羞的,头都不敢抬,只是低着头看自己的脚。我们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到学校操场上练习,操场上挤满了人,我们绕着操场不知转了多少圈。练习次数多了,害羞渐渐没了,脸皮渐渐厚了,虽然很累,但也很兴奋,还有些隐隐的期待。

  高一那年的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15周年。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彩旗飘扬,人流如潮,非常热闹。那是我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这样盛大的国庆联欢晚会,也是唯一一次。

  扩音大喇叭里的舞曲响起来了。我们早都在老师的指挥下站好,伸出手来,拉起旁边女同学的手,开始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练了不知多少遍的集体舞。我不停地跳,不停地换新舞伴。忽然,换上来一位女同学,相互一看,都禁不住叫了起来。原来我们是小学同学,分别将近四年,竟然在这里见面了。虽然我们的个子长高了许多,模样却没有大变,小时候的回忆泛着浪花涌来,我们忍不住边跳边聊。在响亮而欢快的舞曲声中,礼花腾空,在我们的头顶绽放,那么明亮,那么璀璨,映照着她那青春的脸庞,也辉映着我们儿时的模样。

  那一曲舞曲显得格外短。

  那一晚的集体舞,我总盼着她还能够再换上来,却再也没有见到她换上来。

  腾空而起的礼花,一次次在头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