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从海棠到苹果海棠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津很多市民喜欢海棠花,很多街道两旁都种植海棠花,每到春天,满枝繁花,粉白浅红,特别美丽。

  看到海棠开放,情不自禁会联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能想到吗,这首诗的第一个俄译本,居然把诗中的木本海棠翻译成了草本秋海棠!

  李清照《漱玉集》的俄文译者巴斯曼诺夫,曾学习汉语,长期在中国担任外交官。他特别喜欢中国的词,先后翻译了《李清照词选》《辛弃疾词选》,还有宋词选《玉笛声》,中国女词人词选《聚散两依依》。

  不过,巴斯曼诺夫翻译中国诗词,跟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以及他的学生艾德琳译中国诗词有鲜明的区别。阿列克谢耶夫译中国诗词,主张科学的艺术的翻译方法,所谓科学,指内容的忠实,而强调艺术性,指重视诗歌的形式和音乐性。也就是说,阿列克谢耶夫尊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总是把原作放在第一位。巴斯曼诺夫却不是这样,他往往主观地确定一种形式,比如遇见《如梦令》,他就用俄罗斯的诗体“罗曼司”来对应。只要遇见六行的《如梦令》,他统统采用十四行的“罗曼司”来应对。因此经常出现原作没有的词句。俄罗斯读者发现不了,因为他们不懂汉语,不知道原作是什么样子,但是懂俄语的中国学者很容易发现巴斯曼诺夫译诗的弱点。

  后来,又有人重译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的译本。

  娜达莉亚·切尔内什,汉语名字叫李亚杰,她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四年攻读汉语,她能够熟练地把汉语诗词翻译成俄语。当她把俄语译稿《如梦令》给我寄来的时候,让我惊讶的是,她把“海棠”译成了“苹果树”。我写信问她为什么?她解释说,海棠属于苹果树的亚种,还给我寄来了照片,我一看,果然是中国的海棠。这就是地域不同,文化有别。“海棠”翻译成俄语,只能变为“苹果海棠”。

  我的另一位俄罗斯朋友托罗普采夫也翻译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他同样把“海棠”译成了“苹果海棠”,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两个人都做到了等行翻译,原作六行,译作也是六行,真正传达了原作语言简洁凝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