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秋季开学后,我升入了小学五年级。一天,教美术的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红桥区少年之家美术班现在开始招生,学校推荐你和一位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机会难得。星期日带上一幅习作,到少年之家报名并参加考试。”王老师的话让我很受鼓舞,我决心一定要考上美术班。可回到家写完作业,想到还要准备美术班的习作,我又有些犯难。
已上中学的邻居小哥得知我的情况后,建议我临摹一幅画当习作。小哥说,他有一本六年级的《图画》课本,其中一幅画画得不错,可以临摹。说完他便回屋取来课本,翻到第14页递给我。画面里,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少年侧身倔强地站立着,眼睛紧紧盯着地上打开的书本。
这个少年名叫雨来,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乡亲们一起掩护八路军战士,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后来,他的事迹被著名作家管桦创作成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课本第14页的教学要求是:根据一段描写雨来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字,为文学作品《小英雄雨来》创作插图。
这幅《小英雄雨来》插图示范图,构图精准、技法娴熟,人物生动,将小雨来面对敌人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刻画得入木三分。凝视着这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我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回到屋内,我郑重地铺开一张图画纸,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临摹这个令人动容的少年英雄形象。
星期日早晨,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红桥区少年之家。负责美术班的魏老师,接过我交上的临摹作品《小英雄雨来》,微微点头表示赞许。美术班对报名学员进行了统一素描考试。一周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正式成为红桥区少年之家美术班的学员。通过一年多的定期学习,我的艺术视野得以拓展,绘画技能明显提高。这段学习经历为我日后的宣传工作和美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段临摹插图的经历让我明白:机会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积累的必然。正如雨来面对敌人时的勇敢,我在绘画道路上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如今每当我提笔创作,总想起那个伏案临摹的黄昏,画纸上渐渐清晰的不仅是小英雄的轮廓,更是一个少年对艺术最虔诚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