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紧要的是创造。相同题材以不同手法处理,是我们在品读《东坡志林》时应该特别留意的。来看看他的一篇短文《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过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沙湖”距离苏轼为官的黄州有三十里,亦曰“螺师店”(想来该是“螺蛳”,形容其小)。东坡当时希望久居此处,便在这里买了田地。去看田地时染病,听说麻桥有庞姓医生医术很好可耳朵却聋。一见之下,东坡发现此人虽聋却极为聪明。用笔写病况时,刚书出几个字,他就非常了解情况了。东坡见这人如此,开玩笑说:我是用手当口,你是用眼睛当耳,都是当下的奇人啊。这是上段。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东坡结交的这位聋医家,显然是同道中人,所以病好后相伴出游。这处清泉寺,有水“极甘”,是传说王羲之(字逸少)的“洗笔泉”,下面是名为“兰溪”的水流。后面跟一句“溪水西流”看似多余,其实是给他所填词作铺垫。
这首词的上阕用明朗的色彩描绘出春光的秀丽。下阕却以“流水尚能西”(通常水向东流)来勉励友人与自己,不去理会老年到来之类的言辞。东坡作品让人珍爱,其中积极乐观态度是重要的因素。
此短文名为“游记”,却由人说起。因病得结交“异人”,于是同游,一二句与水相关内容后,以“溪水西流”这一别异现象联系人生,得出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全文几度转折,文、词多能,真应了他所说:“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凸显了其根据题材变换方式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