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作家金爱烂被誉为韩国最具潜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她先后获得李箱文学奖、东仁文学奖等韩国文坛重量级奖项。她的作品大多着眼于高度“内卷”的时代大潮下,韩国青年群体面临的困惑、焦虑和生存压力,笔调冷静克制,直指人心。短篇小说《三十岁》,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
这既是一封书信体小说,更是女主角秀茵的第一人称独白。收信对象“姐姐”,是秀茵在师任堂读书室备考时萍水相逢的室友圣华,她和秀茵已有十年未见。十年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圣华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而来自农村的复读生秀茵正在备战高考,两人挤在一间逼仄的宿舍里,仅用布帘分隔床位,连睡觉时都得将椅子放到书桌上。
紧张单调的复习生活里,非亲非故的圣华给了秀茵很多照顾,让她记忆犹新:“为了节省餐费,姐姐把简单的小菜放在读书室的冰箱里,只从快餐店买米饭。每次姐姐在休息室吃饭的时候,只要我从身边经过,姐姐就会问我吃饭没有,如果没吃,过来一起吃。那时姐姐就很和善,很体贴。比如帮我收起晾晒的衣物,叠得漂漂亮亮;往我做了半截的试卷上放一两颗糖果或维他命。高考前的某一天,姐姐在麦当劳买了汉堡给我,祝我考出好成绩,还送我一双睡眠袜做礼物。”
十年后,已经大学毕业的秀茵意外收到了圣华寄的礼物和信,才知道当年分别后,圣华一直在全职备考,经历了八次考试失败才成功通过。由于不知道秀茵后来的地址,她将邮包寄到了秀茵曾经就读的学院,辗转送到了秀茵手中。感慨万分的秀茵在回信中写下了自己十年来的经历:“过去的十年里,我搬了六次家,做过十几份工作,交过两三个男朋友。仅此而已,真的只有这些。感觉青春就这样过去了。”背负着学费贷款和家庭债务的秀茵虽然考上了大学,却因为反复休学打工,用了七年时间才毕业,备战高考时的梦想早已消失殆尽。
在前男友的怂恿下,急于挣钱的秀茵加入了“发达国家新概念网络营销”,这一看似高端的项目实为传销组织。“整个房子里散发着臭烘烘、令人不快的气味。我稀里糊涂,赶紧观察四周。装有红参液、抗菌毛巾、银纳米肥皂、洋葱汁、袜子等物品的箱子堆到天花板。成年男女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房间,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拉撒。”交了全部积蓄800万韩元(合人民币4万多元)后,秀茵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打了无数电话,试图发展下线,最后只有她在补习班做兼职时教过的学生慧美加入了这个传销陷阱。
慧美曾经格外信任、喜爱秀茵,就像秀茵喜爱圣华那样。秀茵为自己对她的欺骗而心情沉重,却无能为力。在她被传销团伙踢出去后,更没有勇气面对慧美发来的求救信息:“老师您在哪儿,老师请您接电话。”“老师,请把我救出去。”……最终,在巨额债务和崩溃的人际关系折磨下,慧美自杀未遂,成了植物人。
背负着良心包袱的秀茵只能在给圣华的信中倾诉和忏悔,或许收件人永远无法看到,“我不知道这封信能否寄出。如果姐姐读到这封信,那就意味着我已经去了慧美所在的医院。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我什么都没做,依然在犹豫徘徊。”
未知的明天,就像她未知的人生一样笼罩着散不尽的阴霾。是什么让这个曾经勤奋努力的女孩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可能读者已经得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