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妈是农村妇女,没文化,但对于吃饭却很有讲究。麦场天是那年头儿气温最高的个把月,下地干活的人浑身大汗淋漓。回家进门后要是用瓢舀起大缸凉水,咕咚咕咚地一通灌,用大舅妈的话说,这样很容易“炸”肺。
为此,大舅妈在洼里割回一种叫茶叶颗的野菜,捋下长两厘米、宽半厘米的椭圆形叶子,放入大锅里炒,祛除水分,炒干炒黄。炒熟的茶叶颗有一种特殊的草香味儿。那时候农村生活拮据,大多数人家用茶叶颗代替茶叶,喝时焦糊味中带一种草香味儿,回口儿还带些许的甜。大舅妈将茶叶颗放入水中,夏日农忙后家人回家喝水,为躲避水中的茶叶颗,便放慢了喝水的速度,从而避免了“炸”肺。
那年头,在夏日几乎家家都会熬煮绿豆汤,用来袪暑败火。大舅妈做的绿豆汤也与众不同。大舅妈用大锅熬煮绿豆汤,熬煮时从不把绿豆熬开花出沙,她熬的绿豆汤永远是绿色。她说绿豆开花出沙,汤就会变红,绿豆汤就失去了祛暑败火的作用。且在绿豆汤似开不开的时候,她还要搁一把茶叶颗,增加绿豆汤的草香味儿。熬好后,大舅妈将绿豆汤盛入一个未挂釉的红色大泥壶里,然后将泥壶泡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盆里,目的是使绿豆汤凉凉的。喝时将绿豆汤倒到黑釉小碗儿里,慢慢地喝,大舅妈说这样才可消暑败火解渴。
漫漫夏日,大舅妈用她的聪明才智和爱心呵护着家人,还别说,喝完大舅妈熬煮的绿豆汤,马上暑意全消,身上清凉清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