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叶公井与持约亭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旧时,天津中山公园有两处以名人命名的景物,一为叶公井,纪念叶恭绰捐资抗旱。一为持约亭,纪念严智怡为中山公园做出的贡献。

  叶公井位于中山公园东面,围以木栏,井口为圆形,直径6尺,深12丈,水质清澈;井壁为方形,四周为严智怡撰写的《叶公井记》。据说全园花木悉赖用该井水浇灌。这口井的来历颇有故事。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北京南城米市胡同。叶恭绰因此遇到广东人、浙江人、北京人,均称“老乡”。其出身于书香门第,清末中举,曾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1912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1920年至1922年任交通总长。上任伊始,河北省遇到大旱,致使许多人背井离乡“闯关东”。叶恭绰得知这个信息后,一方面饬令京奉铁路局每日备车运输灾民;另一方面出资8000元作为凿井的贷款资金。当时直隶实业厅厅长严智怡正为凿井一事发愁,叶恭绰听罢,称:“毋然,吾以银币八千元,导之凿井救荒。”于是,严智怡委派直隶农事试验场场长张泽具体负责,凡有农田不及40亩,“僇力劳作,得介村正副贷银币50元,凿井六尺者一,三尺者二,名曰‘叶公救旱井’,以三年或五年分偿之,别贷余人,至给县民所需而止。一县毕,更贷它县”。1921年,先在献县、庆云两县试验,各贷款4000元,共602户受益。10年后,严智怡回访庆云县,由于当年打井灌溉,农业收获倍增,“他日民困大苏,咸颂叶公德之不衰”。严智怡由此打算在中山公园凿井“以志公德”,由于公事牵绊,一直拖延,直到1934年12月开始动工,并亲撰一篇《叶公井记》。可惜未等井成,严智怡溘然逝世。此后中山公园董事会董事陈宝泉继承严智怡的遗愿,督工镌刻,于1935年9月19日完成。

  持约亭位于中山公园的土山之上。严智怡(1882-1935),字慈约、茈玥,后改持约,其生平前文已有介绍。严智怡对中山公园贡献巨大,早年任直隶商品陈列所所长时,下设公园管理所,为公园管理、修缮、增建做出了突出成绩。担任直隶实业厅厅长后,更重视公园的投入。1930年,被中山公园董事会推举为会长后,公园整修改造的变化显著。1935年,严智怡去世后,其生前故交好友曾发起募集纪念金,共募集三千二百元存入银行生息,并成立严持约纪念金委员会。纪念金委员会将募集资金交中山公园董事会办理纪念建筑。同年,为纪念严智怡多年对该园的贡献,使用严持约纪念金委员会捐款,在公园土山上建起一座持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