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非遗进校园开启活态传承新篇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3版:文娱       上一篇    下一篇

  3D打印的LABUBU,创新研发的天津美食,古籍修复现场展示,制香技艺聚敛人气……昨日,“天津市2025非遗进校园示范活动暨2026非遗传承夜高校季启动仪式”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海河园校区举行,在传统和科技交织的青春氛围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师生共同见证了“非遗进校园”的重要时刻。

  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非遗进校园”要求,促进非遗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现场,津派旗袍项目传承人张彩霞、装裱修复技艺(天津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万群、田氏传统木工榫卯技艺项目传承人田树豹、巧妹红妆绳艺项目传承人吕敏、曾氏华服手工精细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邢晋、明清宣德炉复原技艺项目传承人王斌接过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授予的“产业导师”聘书。学校负责人表示,此举将非遗带入校园,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现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认定的第二批共21家市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获得授牌,基地覆盖全市16个区,涉及传统音乐、戏剧、曲艺、体育、美术、技艺等多个类别。至此,本市市级非遗体验基地增至77家,形成了“区区有载体、项项可体验”的传承网络。

  此后,第六批1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玉新(刘园祥音法鼓)、吴强(杨家庄永音法鼓)、陈春(河北梆子)、石晓亮(京剧)、常宝丰(相声)、刘秀梅(单弦牌子曲)、高铁静(无极拳)、杨文祥(大六分村登杆)、王文壮(永良飞叉)、王玓(天津面塑)、张华(戏剧靴子制作技艺)、万群(天津古籍修复技艺)、赵伟(天津葫芦制作技艺)、王金贵(津沽脏腑推拿)、马祥海(宏仁堂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李庆祥(葛沽宝辇会)获颁证书,本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也达到了58人。传承人纷纷表示,今后将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新贡献。

  现场,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务部主任韩阅扬分享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经验。此后,活动宣布2026非遗传承夜高校季启动,届时,天津广播电视台将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录制10期沉浸式节目,让非遗“潮”起来、“动”起来。

  此次活动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和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文/摄 记者 王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