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球落地!4:3!
当地时间5月25日,多哈世乒赛女单决赛的决胜局,孙颖莎在最后时刻连拿6分,战胜了队友王曼昱,卫冕冠军!和两年前在德班世乒赛夺冠时一样,她获胜后仰面躺倒,汗水将运动服背后的“CHINA”印在了地上。
“绝地反击”的胜利
孙颖莎与王曼昱在国际大赛中的每一次对战,都是球迷们所期待的。这一次也不例外,两人打满七局,全程紧张刺激,还有戏剧性的转折。
第一局,孙颖莎发起激烈攻势,很快以11:6拿下;第二局,王曼昱强势反击,双方比分焦灼,一度达到10:10平,之后孙颖莎攻击力拉满,13:11再下一局。第三、四局,王曼昱占据上风,连战连胜,将大比分扳成2:2平。从第五局开始,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最终,王曼昱反手出界,孙颖莎再次大比分领先。
第六局是整场比赛最具戏剧性的一局。当孙颖莎势如破竹地杀到局末,以10:6手握4个冠军点时,王曼昱展现了她最顽强的一面,连续追分,直到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孙颖莎的一板爆冲被王曼昱极限挡回,小白球高高飞起又快速落下,眼看就要出界,却在最后一刻磕上了球台边,10:10!比赛继续,但气势已经在瞬间此消彼长,王曼昱以13:11将比赛拖入决胜局。
第七局开场,王曼昱连续得分,孙颖莎0:3落后,之后比分逐渐来到2:4、5:7。此时,不少收看直播的观众已经觉得孙颖莎难以逆转。但新的转折点再次出现。孙颖莎破釜沉舟般地展开了反击,正手爆冲、反手快撕,不留退路地发动凌厉攻势,连续得分。当王曼昱最后一球出界时,比分定格在11:7。孙颖莎赢了。
“小魔王”成长路
经此一役,孙颖莎实现了在世乒赛上的“双圈金满贯”。
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她靠的不仅是天赋,还有勤奋和机遇。2000年11月,孙颖莎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5岁时,父母想让体型偏小的她锻炼一下身体,便送她去学乒乓球。没想到,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第一次上课,孙颖莎拿着从校门口花4块钱买的球拍就去了。那节课,教练让小朋友们连续颠5个球,其他孩子很快就没了耐心,唯独孙颖莎完成了任务。她的启蒙教练陈晓琳后来回忆,第二天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时,孙颖莎已经能颠100多个球了。“我从教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对乒乓球有如此高掌控能力的孩子。”
看到孩子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天赋,父母把孙颖莎送到了著名的乒乓名校“铁路二小”。当时,个子小小的孙颖莎和球台一样高,为了一次能多练几个球,她会在裤兜里揣上好几个球,有时还会主动要求加练。回到家里,孙颖莎也不闲着。每天写完作业、吃完饭,她会站在床上,模仿教练的样子,对墙发球,琢磨动作、手势。
9岁时,孙颖莎不仅在队里无敌手,还夺得了全国少儿乒乓球团体、女单冠军。10岁那年,孙颖莎被教练杨广弟选进了河北省队。一个多月后,她就在队里冲到第一的位置,此后无人能撼动。
进入青春期后,杨广弟发现,孙颖莎“只长技术不长个儿”。他开始为孙颖莎调整技术,进行针对性训练。随着训练的强度越来越大,孙颖莎的休息时间仅有每周日下午的半天。但她几乎风雨无阻地去训练,哪怕发烧,只要能坚持,她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尽管如此勤奋,孙颖莎还是两次错失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全国少年锦标赛的参赛年龄是15岁以下,如果孙颖莎不能在2015年夺得冠军,日后进国家队的难度或许会更大。为此,教练给她进行了大量针对性训练——什么难就练什么,别人跑五千米她要加跑五千米,在对抗赛中给她的对手加油……经过特训,孙颖莎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强。
2015年,她以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身份进入国家二队,之后不到两年,她从二队升入一队。2017年的日本公开赛是孙颖莎第一次参加成年组国际赛事。她从资格赛打起,先与队友陈幸同搭档获得女双冠军,次日又夺得女单冠军。几天后的中国公开赛上,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女单亚军。紧接着,在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她成为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四冠王”。
从没有国际积分和世界排名,到“空降”国际乒联世界排名第十位,孙颖莎只用了21天。她的偶像是“大魔王”张怡宁,而她自己也开始有了“小魔王”的称号。
顶峰在明天
在球迷心中,孙颖莎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巴黎奥运会那场女单决赛。当时她只差奥运会女单冠军便可实现大满贯,但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
回国后,孙颖莎坦言:“当时肯定会伤心难过,但我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在她心中,混双金牌是“任务”,女团金牌是“责任”,女单金牌则是“梦想”。她圆满地完成了前两项,只有最后一项留下了遗憾。但正是这个排序,让孙颖莎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与支持。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她又开始了密集的比赛,但状态起起伏伏。2024年10月,孙颖莎在亚锦赛上因手臂肌肉出现明显反应,退出了单项比赛;2025年2月,在亚洲杯女子单打决赛中,她以4:0败给王曼昱。经过调整,两个月后,孙颖莎又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这一次,她状态颇佳,卫冕了女单冠军。
5月26日,孙颖莎在微博发文,感谢并肩作战的队友、教练团队和工作人员,也致敬了“每一名选手的拼搏”。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未来的期许:“继续为国而战,为热爱而战!”此时此刻,很多人又想起了她在巴黎奥运会后说过的那句话:“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
尹洁 王宁 于冰
(摘自《青年文摘·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