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磨合二十年,婆媳矛盾反而多了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24版:家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杨丽莉 绘

  婆媳关系难处,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原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磨合得久了,矛盾会慢慢减少。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婆婆年迈体衰、儿媳步入中年,有些原本看似还算融洽的婆媳关系,反而会面临新的挑战,彼此之间的相处变得越来越难。

  儿子升职加薪,婆婆对儿媳的态度变了

  吴姐一直觉得婆婆是个明事理的人,尤其是她刚嫁给大李那几年。那时她的收入比大李高,婆婆跟她说话都是用商量的语气,偶然夫妻之间闹点小矛盾,婆婆也总是站在她那边,反过来把儿子训斥一顿。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吴姐已人到中年。她所在单位的效益不如从前,收入大幅缩水了。大李的情形却恰恰相反,这些年他在职场一路高歌猛进,不仅连连升职加薪,工作也越来越忙,家里的事自然都推给了吴姐。丈夫工作忙,自己多分担点家务倒没啥,但吴姐感到不舒服的是,自从大李当上公司副总,婆婆对她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前她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自己去社区医院,不知从哪天开始,她只要感觉不舒服想去医院,就会直接给吴姐打电话,也不管她是不是正在上班。吴姐考虑到婆婆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只要手头没有急事,都会第一时间赶去陪她看病。

  也有那么几次,吴姐正忙的时候接到婆婆电话,她随口问:“您跟大李说了吗?”婆婆立刻说:“他工作太忙了……”吴姐听了,心里一百个不乐意,我也是有工作的人啊,凭什么你生病从不给儿子打电话,每次都打给我这个儿媳妇?除了陪着看病,婆婆有许多事也都依赖吴姐,出门旅行订机票酒店,网购的东西不顺心要退货,包括婆婆老家来了亲戚,都要吴姐陪着玩。婆婆虽然没有明说,但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吴姐也能感受到,老人家觉得儿子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什么事也不能影响他的工作,儿媳妇赚钱不多,多跑点腿是应该的。

  吴姐是个好脾气的人,多数情况下,她都不愿跟婆婆计较。没想到婆婆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想一出是一出:她有套位置偏僻些的房子一直空着,最近听说老闺蜜租出去一套房子,每个月有两千多元房租,于是也想出租房子赚点零花钱。可是她没有精力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回跑,直接把钥匙交给中介又不放心,就想让儿媳妇来操办这件事。吴姐担心和工作时间起冲突,一时没有答应。婆婆居然又主动提出,反正吴姐的父母家距离老房子不远,不如就让他们帮忙打理出租的事。吴姐一听,断然拒绝:“他们也都是快八十岁的人了,哪有精力弄这些事,万一跑来跑去磕了碰了怎么办?”

  事后吴姐越想越憋屈:估计在婆婆眼里,她没有事业,收入没人看得上,她的定位就是伺候一家老小,连带她的父母为亲家服务也合情合理——谁让你们家闺女全仰仗人家儿子呢?吴姐心里不痛快,一连两星期没上婆婆家去,更下定决心:以后对婆婆的要求,该拒绝就拒绝,毕竟她还有儿子呢。

  老年婆婆+更年期儿媳,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在婆婆生病之前,刘姐和她的关系还算融洽。婆婆凡事不喜欢操心,刘姐的性格正好相反,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自从两年前婆婆健康状况变差,隔三差五就得去医院,刘姐只要有时间,都会陪着去。让她觉得奇怪的是,婆婆每次吃了医院配好的药,病情都会明显好转,但过不了多久,三高的老毛病又会找上门来。

  为此,刘姐甚至特意找医生调过几次药,无奈效果并不明显,婆婆的身体还是时好时坏。有一次,刘姐收拾房间,无意中看到茶几下面有几片白色的药片,她拿起来一看:这不是医生给婆婆开的降压药吗?怎么会丢在这里?她以为是婆婆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吃药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当时并没太在意。没想到没过几天,她又先后在沙发后面和垃圾桶里看到散落的药片。刘姐觉得有些蹊跷,便拿着药片去问婆婆:“妈,我最近好几次捡到药片,这是怎么回事啊?”

  婆婆脸一红,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医生给开的药实在太多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不想吃这么多药……”“所以就把药片扔了?”刘姐听到这里,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语气不由得也变重了:“生病了怎么能不听医生的?药量怎么能自己乱改?怪不得病情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就算药有副作用,也比硬扛着强啊……”想到自己每次陪婆婆看病,找领导请假都很不好意思,好几回因为家里这些事还险些耽误工作,刘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五十岁出头的她本来就有点更年期症状,这次气堵在胸口,连着几天失眠,白天上班一会儿心慌,一会儿出虚汗。一向不喜欢因为家务事抱怨的她,忍不住找闺蜜大倒苦水,甚至赌气说以后再也不管婆婆的事了。可她心里也明白这不过是气话,一想到今后还要继续面对这个时不时犯糊涂的老人,她就觉得又累又无奈……

  中年夫妻,男人不再是婆媳战争的灭火器

  吴姐曾向大李抱怨婆婆最近总把她当“使唤丫头”,大李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妈以前帮咱们带过孩子,现在年纪大了,让你给帮点忙不是应该的吗?再说,咱家也不指望你挣的那仨瓜俩枣,你就多忙乎忙乎家里的事呗。”听到这话,吴姐把到嘴边的委屈又咽了回去,心想:大李真是跟以前不一样了,过去她跟婆婆闹别扭,他总是认真地听她说,还顺着她说老太太有做得不妥的地方,然后连劝带哄让她别跟老人计较。现在可倒好,大李不仅没耐心听她说话,而且还觉得毛病全在她身上。吴姐闭上了嘴——既然没打算离婚,争吵又有什么意义?往后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自己心里有数就好。这个以前能在婆媳之间充当“灭火器”的男人,现在不给煽风点火就算不错了!

  刘姐的遭遇也差不多。当她告诉丈夫婆婆犯糊涂把她气得够呛时,他的第一反应竟是刘姐又给他整事:“你怎么对我妈这么大火气,一张嘴就跟训小孩似的,有什么事你不能好好说吗?其实你什么都不用说,她犯糊涂,你每天多盯着点不就行了?”刘姐顿时来了气:“我盯着的时候还少吗?我带她去了多少次医院你不知道吗?我自己也有工作……”“得了,我也带我妈看过病,又没全指望你一个人!”丈夫这句话说得刘姐心里拔凉拔凉的,想到自己为婆婆付出这么多,丈夫非但没有感激反而还不领情,简直比婆婆还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