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夕阳,将海河染成了鎏金色。两条首尾相连的道路——台儿庄路与张自忠路,静静依偎在河岸旁,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铁血荣光。
此时,我和爸爸妈妈站在张自忠将军的青铜雕像前,他那镇定自若、不畏强敌的气度,仿佛能将时光定格。花岗岩基座厚重坚实,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
“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爸爸冲我指着基座上的文字说,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肃穆,并竖起了大拇指。我抬头细看,将军目光如炬,似乎眼前的不是温柔的海河,而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妈妈拿出手机想要拍照,却发现夕阳正照在雕像脸上,形成一道璀璨的光晕,宛如将军自身散发出的光芒。
爸爸将手搭在我肩上,掌心温热:“1933年,日寇进逼长城,张将军在喜峰口指挥官兵,把小鬼子打退了。”他的手指微微用力,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震颤,“后来他兼任天津市市长,英国人请客,日寇想当主宾,张将军郑重声明:这是中国地盘,你们没资格喧宾夺主。”
河面上恰在此时驶来一艘游轮,彩灯缀满船舷,欢声笑语随着晚风飘来,与爸爸口中的烽火岁月恍如隔世。妈妈轻轻靠在我身边,发丝被晚风拂过我的脸颊:“那时候的人啊,把国家看得比命还重。据说将军殉国后,百姓沿途哭祭,日寇也不敢阻拦。”
爸爸继续说,声音渐渐低沉:“1940年,枣宜会战,张将军带兵和日寇十五万精锐血战,身负重伤仍不后退,最后壮烈殉国。”他动情说到这儿,我忽然注意到一只海鸥向雕像飞来,翅膀一开一合,仿佛在向将军致敬。
暮色渐浓,两岸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倒映在水中,与夕阳余晖交融成一条流光溢彩的缎带,我们凭栏远眺,思绪万千。妈妈忽然指着对岸的灯火说:“若是张将军能看到现在的津城,想必会欣慰吧。”爸爸点头,手不知不觉又搭在了我的肩膀,仿佛将一种无声的力量透过掌心传来。
华灯璀璨,河水无声东流;铜像静静伫立,将军凝视着海河。我们于波光灯影中,邂逅一颗碧血丹心,穿越时空,依然滚烫!
指导教师: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