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面包卖不完就全扔? 除了“日抛”也有他法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9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员 张雪飞

  近日,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闭店后,将未售完面包整筐丢弃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热传,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整筐未售面包(如20元/个的“大奶酥”、40元/个的“树莓奶酥吐司”)直接丢进垃圾袋,也有其他分店同步执行该政策。店员表示“这是公司规定”,虽感浪费但必须执行,且拒绝在闭店前打折或捐赠。商家后续解释称,这个情况是属实的,因9月13日下大雨了,实际的销售量和预估的出货量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而店铺坚持不卖隔夜面包,所以报损率会高一点,接近5%(同行平均3%),但未超国家标准。商家称内部也进行了批评教育和整顿,将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

  对于面包店丢弃未售完面包的行为,网上看法存在比较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直接丢弃就是严重的浪费,希望能给予妥善处理,也有人理解商家在食品安全、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顾虑,认为“丢弃”是无奈但现实的选择。面包等烘焙食品保质期短、易变质,“不卖隔夜货”是商家对顾客的承诺,也是对自身品牌形象的维护。但除了“日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许多面包店会在闭店前一段时间对剩余面包进行折扣促销,或通过加入“惜食小魔袋”等小程序以盲盒形式低价出售。也有店家将剩余面包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或象征性收取一些费用,也是一种内部消化的手段。还有一些创新企业将报废面包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例如与精酿酒厂合作酿制啤酒,或将面包边角料烤制成面包干出售,都能赋予其“第二次生命”。

  可见,如果想做好“节约粮食”这件事,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扔了之”最省事,损失的成本也可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是这种行为毕竟和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观相悖,花巨资打造的“美好、精致、有格调”的品牌形象,会瞬间被“浪费、冷漠、无社会责任感”的标签取代。

  看着整筐完好的面包被倒进垃圾箱,确实令人心痛,幼儿园小朋友都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为食品行业的商家更应该贯彻“节约粮食”的政策。虽然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告别了粮食短缺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仍应时时绷紧粮食安全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