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畏怯断谋

日期:09-21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有人说,谋略斗争与赌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双方所冒的风险,庶与赌局中的博弈无异。老谋深算的谋略家,大都经历无数风险、绕过众多暗礁而有所成就。谋略资历越深,运筹谋略的风险意识就越强。而求稳怕乱、畏惧风险,则是寻常状态中人的共同心理特征。作为谋略家,必须克服此种心理,敢冒风险,勇出险棋,进而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

  战国时,赵王听说老将廉颇屡战屡败,又害怕军粮耗尽,对让廉颇出战一事举棋不定。此时,秦国有人散布谣言:“秦军只怕赵括。”赵王不知是计,遂撤换廉颇,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领兵上阵,结果赵军被秦军围困46天,最终45万人投降,全遭活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畏惧粮草不足、轻信谣言而凄然葬送国本,令人惨不忍睹。

  东晋时,桓温率领大军挺进至长安城外,百姓夹道欢迎。但他发现前秦军队收了麦子,便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又想起20年前曾在此惨败,于是慌忙下令撤退。旧败阴影和粮草恐慌,使桓温错失收复中原的良机。谋士王猛为此扼腕:“距离长安仅五里,却放弃收复古都!”(《晋书·桓温传》)因畏惧昔日败绩、补给困难而使大业失之交臂,让人唏嘘不已。

  明朝时,建文帝得知老将耿炳文战败,吓得流泪。但他更惧朱棣威名,不敢起用宿将。大臣黄子澄便向建文帝推荐纨绔子弟李景隆:“他是名将之后,定能威慑燕王。”建文帝随即命李景隆领军出战,结果李景隆50万大军连战连败,燕军势如破竹,直捣南京。(《明史·恭闵帝纪》)因畏惧宿将威名而起用纨绔子弟,致使白白葬送了都城和家业,实乃千古奇事。

  与上述畏怯丧谋截然不同的是,历史上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军事家总是能够审时度势、不怕风险,敢于在有准备有把握的前提下出险招奇招,然后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终夺胜券。这方面,诸葛亮的“空城计”堪称经典杰作。尽管“空城计”的故事多见于《三国演义》,但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所注引之《三事》中,却有一段较为详实的记述:诸葛亮“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宜帝常谓亮持重,而眼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我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可见,诸葛亮临危不惧、以大智大勇化解危机之事,并非子虚乌有。

  俗话说,“成多大事,冒多大险”。此话虽不全面,但揭示了一个朴实道理——风险常与机遇同在,智谋须与勇敢同行。任何谋略不可能没有风险,风险系数与成功系数往往成正比。遇事畏惧胆怯,纵有雄兵良谋,终成齑粉。谋略者只有消除畏怯心理,才能摆脱精神束缚,放手开拓创新,设计出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奇、人奇我绝的深韬大略。当然,主张勇于冒险、敢于博弈,并不等于提倡胆大妄为、蛮干冒进,二者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