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添枝加叶”成经典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司马迁的《史记》,集史学和文学于一身,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无论是本纪,还是世家、列传都是戏曲创作的源泉。朋友们熟悉的《将相和》《赠绨袍》等名剧,皆是《史记》原文的戏剧化。但有一出家喻户晓的名剧,则是根据《史记》中只言片语的一点情节,经过戏曲家“添枝加叶”扩充而成的,那就是梅派大戏《霸王别姬》。

  翻开《史记?项羽本纪》,我们只能看到,项羽被围垓下时,“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于是感慨“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随后项羽“悲歌忼慨”,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美人和之”,而项羽“泣数行下”。文中并没有“霸王别姬”,如虞姬舞剑、自刎等的完整叙述。但我们不能否认《史记》与《霸王别姬》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史记》的记述,就没有《霸王别姬》这出好戏。

  《霸王别姬》的完整故事,出自明代沈采所著的传奇《千金记》,最早以京剧形式搬上舞台演出是在1918年,当时的剧名是《楚汉争》,由杨小楼、尚小云、高庆奎出演。后来,齐如山、吴震修参考《楚汉争》的剧情重新编写剧本,经梅(兰芳)、杨(小楼)、齐(如山)、吴(震修)等人共同加工润色,逐步完善后,于1922年2月由梅、杨联袂(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并一举成功。在此后的数十年中,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使该剧不仅成为国内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还多次走出国门,得到欧美等国艺术家和观众的认可。

  梅先生塑造的虞姬,无论是服装、扮相,还是表演身段和唱念均是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精心设计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英武飒爽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虞姬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她背对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其沉重的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使梅先生在把握人物方面极其到位,在舞台表演上出神入化,效果极佳。

  剧中,虞姬的舞剑是较为突出的亮点。梅兰芳的舞剑,从开始的边唱边舞,到后来在《夜深沉》曲牌伴奏下的独舞,动作优美舒展,感情真挚,表现出虞姬在四面楚歌中项羽霸业顷刻覆灭的困难境况下,忍受内心的巨大痛苦,强颜欢笑,尽量宽慰心爱之人的贤惠与真诚。这与眼看江山失落,心怀愧疚和郁闷,却摆出浑身霸气的项羽形成反差,从而烘托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该剧中,除虞姬由青衣扮演外,项羽一角既可由武生扮演,也可由花脸应工。曾与梅兰芳合作饰演霸王项羽的演员先后共有七位,即杨小楼、沈华轩、周瑞安、金少山、刘连荣、汪志奎和袁世海。其中,前三位都是武生演员,而后四位则是花脸演员。在梅先生的舞台艺术片《霸王别姬》中扮演项羽的花脸演员就是刘连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