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凡人的诞生(2)
据母亲说,虽然我生下来很胖,但自幼体弱多病,有次患伤寒,瘦得连肠子都看得出来。童年时期,我在兄弟中间身材最矮,连小我一岁多的弟弟开永都比我高半个头。
我的兄弟辈个个相貌堂堂,特别是大哥和三哥,称得上是帅哥,成为城里亲友争相说亲的热门对象。只有我身材瘦小,又有点瘪嘴(俗称地包天),确实有点其貌不扬。但母亲却最怜爱我,可能是由于体弱多病,理应多给一点关心。不过那时母亲自己也常在病中,主要是因为生育太频密(前后生过十个孩子),产后“血崩”引发严重贫血与心悸、失眠等毛病。祖母(父亲的继母,但自己未曾生育)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主动照管三个孙儿(老三、老五、老六),其实主要还是靠奶妈照料。大哥是长房长孙,是预定的家族接班人,由祖父亲自带在身边教养。所以父母亲自照管的只有姐姐(老二)与我(老四)。姐姐是我们这一代唯一的女孩,长相酷似母亲,明眸皓齿,聪慧伶俐,堪称家中掌上明珠。我则由于体质太差,母亲不放心别人照管,唯恐过早丢失我这条小命。
我的童年是在几位女性的呵护下度过的。
首先是母亲,母亲与我接触最多,对我关爱最切,教诲最勤,影响最深。母亲伴我终身,尽管抗战期间隔绝八年,战后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而1956年她又过早病逝,但我仍时时感受到母爱的温馨,感受到她的个性与为人处世的风范对我的深刻影响。
其次是奶妈,即我的直接哺育者。
据母亲说,为我哺乳的恩娘来自皖北贫困农村,大概是逃荒出来谋生,撇下亲生骨肉为我喂奶,一直照顾我到4岁断奶才离去。老式家庭缺乏科学常识,认为我身体虚弱必须多吃人奶弥补,这样便剥夺了另外一个农家儿童本应享有的亲生母亲的怜爱。我实在想不起奶妈的模样,但至今内心仍对她怀有感激之情。这位朴实、健壮、勤劳、慈祥的农村妇女也有自己的感情生活,在我断奶后便与我家一位黄包车夫私奔了,此后始终不知去向。我很羡慕哥哥、姐姐、弟弟,因为他们经常有自己的奶妈来看望,有时还把亲生的孩子带来玩耍。特别是大哥的奶妈,家人尊称为“老奶妈”,几经战乱而联系不断,抗战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先后照料过大哥的三个孩子,直到年迈被送回其家乡养老院。我的奶妈接任者(说来真不好意思,4岁以后还有奶妈)姓陈,平常喊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