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2013年,我花费49.7万元在滨海新区汉沽弘泽天泽小区购买了23号楼一套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我当时买房为了结婚,哪知道后来的十多年里,这套新房成了困扰我生活的一块“心病”。因为开发商“跑路”等种种原因,我和邻居至今无法办理“房本”。落户、上学、工作都成难题,我家的“房本”啥时才能办下来? 市民吴先生
记者调查
新房烂尾业主十年维权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沽工作。2013年因结婚需要买房,几经衡量,他最终和家人选中了弘泽天泽小区二期的一套期房。“当时一期的居民已经入住,二期也开始陆续动工了,我选的23号楼当时马上就要封顶了。销售人员承诺年底就能交房。”吴先生说,当时他考虑了一天后,就用自己的积蓄加上父母给的钱付了购房款。当年年底,开发商通知可能会晚交楼几个月,还承诺会按合同进行补偿,吴先生并未感觉到异样。但随着时间推移,吴先生和邻居们感觉不对劲,交房时间一拖再拖,而且工程进度明显停滞。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发商突然失联,等吴先生和其他业主赶到售楼处后才得知消息: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已经无法继续施工了,吴先生买的新房“烂尾”了。
之后几年,吴先生跟着其他购房者四处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却一直无果。直到2023年——距离购房已整整十年,吴先生和部分邻居才终于住进了这套“新房”。虽然入住了,但23号楼和24号楼的业主依然面临一个问题:房屋需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房本”,一项项验收工作陆续开展,等轮到消防验收时却“卡壳”了,两栋楼里的消火栓没有水。
消防无水维修基金难动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弘泽天泽小区。23号楼、24号楼是两栋高18层的住宅,记者随机走访时看到,每层楼道内均设有消火栓和灭火器,但拧动开关,消火栓却没有水流出。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居民,对于楼内消防不合格这一问题,他们均表示知情,因为有业主代表会将验收进展及困难堵点随时发送到两栋楼的业主群中。“先不说‘房本’的事,就说高层住宅消防安全这件事,也应该想办法解决。”一位业主向记者表示。另一位业主则透露,整个小区至今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居委会想修消防管网需要动用小区相关维修基金,听说有的业主不同意,所以问题被搁置了。
记者随后来到汉沽街东滨里居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确有此事。弘泽天泽小区23号楼、24号楼的问题根源在于原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跑路”,导致项目烂尾,遗留了大量未完成的配套设施,其中消防系统是最大的“欠账”。然而,办理产权证必须通过综合竣工验收,而消防验收又是其中无法绕过的重要一环。目前的现实困境是,整个小区的消防管网系统均处于瘫痪状态,并非仅23号楼、24号楼独有。要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对整个小区的消防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我们愿意把这个事促成。”社区负责人表示,街道和社区曾全力推动解决方案,即申请使用小区的专项维修资金来修缮消防设施。今年春节后,社区工作人员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通过上门、打电话等方式,向全小区834户业主发起了意见征询,但最终结果却陷入了僵局。此次征询的同意率仅为45.3%(378户),远未达到法定标准。
“老百姓不同意,我们就不能动这个钱,一旦动了就是违规违法。”社区负责人无奈地解释,许多业主的诉求很直接:消防系统是开发商遗留的问题,理应由开发商或政府出资修复,不应动用业主自己的维修基金。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说明了高层住宅消防隐患的严重性,但沟通效果甚微。目前,街道、社区深知安全隐患重大,但在现行法规下,维修资金的使用必须遵循业主意愿。要打破这一僵局,仍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政府介入破解办证困局
离开社区,记者又来到汉沽街道办事处,该街道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开发商“跑路”时未移交任何消防图纸,目前整个小区的消防管线布局不明,修复难度极大。经测算,若为23号楼、24号楼新建含蓄水池等内容的独立消防系统,所需资金约为160万元;若要彻底解决整个小区的消防问题,则需投入超600万元。面对维修基金使用方案因业主同意率不足而搁浅的困境,街道已将问题上报。近期,滨海新区分管住建的相关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将此问题的解决提上日程。
9月15日,汉沽街道办事处针对居民诉求及记者采访做出正式书面回复:汉沽街弘泽天泽23号楼、24号楼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造成无法按期完工交付并办理房产证,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滨海新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始终高度关注居民办证难问题,在前期已协助解决烂尾楼续建、居民子女入学、物业管理等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正持续推动解决房产证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明确资金来源、化解措施和方法路径,后续将采取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协调联动方式,尽快组织实施,早日解决影响办证的关键性难点问题,积极化解居民办理房产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