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海潮闻名遐迩,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潮,那汹涌的浪潮带着轰鸣,如同千军万马奔涌而至,场面极为壮观,令人震撼。其实,为抵御这汹涌的海潮,古代修建于嘉兴等地的钱塘江海塘亦是可圈可点。
钱塘江海塘又名“浙江海塘”,全长300余公里,塘高6-10米不等,其中北岸海塘从杭州至平湖金思桥,长约160余公里,是抵御潮涌灾害的巨大人工屏障。
为卫护杭州、嘉兴、湖州南部平原及萧山、绍兴等地免受潮涌侵害,自东汉初年起,这一带就开始以各种形式修建钱塘江海塘,但屡建屡毁,嘉兴海盐及海宁一带尤甚。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在海盐首创“五横五纵”的鱼鳞石塘,自此,盐塘线方得以固守。
“鱼鳞石塘”是采千斤重石,方方交错,面面相合,纵横鳞叠,使之如鱼鳞般相互紧紧贴附,故此而得名。黄光升在创建、修造“鱼鳞石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光升乃福建晋江人,字名举,号葵峰,嘉靖年间进士。黄光升历任浙江水利佥事、兵部侍郎,官至刑部尚书,是一位心系社稷、造福于民,拥有良好口碑的官吏。
自黄光升主持修建“鱼鳞石塘”以来,时间虽然已过去了几百年,但不少地段至今还在使用。如今,曾经备受潮涌侵害的杭、嘉、湖一带早已不再为潮涌担心,为了纪念黄光升这位当年心系民众的明代好官,海盐当地还于2005年在武原镇“观海园”,专门为他竖立起了一座石像。
历史上,钱塘江、杭州湾北岸海塘实行分县、分段管理制度,海盐属盐平段。北岸海塘工程除分段、分防、分汛外,又按千字文顺序编列海塘字号,仅海盐一段石塘,自“天”字起至“木”字止,共计140号,每号20丈,共2800丈。
“鱼鳞石塘”工程之巨、之巧,抵御潮涌灾害、造福当地民众作用之大,令世人赞叹。值得一提的是,“鱼鳞石塘”还是与我国的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古代著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