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有云:“夫凡子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意思是,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区别在于每个人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历史上,有深谋远略的成功之士往往着眼全局利益,而那些鼠目寸光的浅识之人每每贪图小利,最终却坏了大事,毁了大局。
战国时期,秦欲伐齐,但怕齐楚联盟,便派张仪使楚,试图分化瓦解齐楚联盟。张仪抵达楚国后,用厚礼打通了南后这一重要关节,让她向楚王传话:“秦国派张仪使楚,欲面见楚王,并愿割地六百里献给楚国,以求两国和好,互不侵犯。”谋士陈轸识破张仪计谋,遂向楚王进言:“我可先向齐国打招呼,假装与之绝交,再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取地,如果秦国真的割地给楚,我方再联秦绝齐。否则,继续奉行联齐政策。”但楚王见利忘义,贸然接受张仪建议,答应与秦和好,互不用兵。齐王知道后大怒,从此齐楚结怨,互不支持。后来,秦国果真未能践诺,楚王怒骂秦王失信,遂出兵伐秦,却被秦打败,顿陷孤立无援之境地。此可谓贪利失谋的范例。
《韩非子》中载有一则“愚人误国”的故事,也说明了贪小利而失大谋、为利所诱而遭灭国的惨痛教训。是时,晋国执政卿士荀瑶要去攻打毗邻的仇由国,因道路艰险阻塞,无法行军前往。若劈山开路,又会暴露军事企图。无奈之际,荀瑶想出一个计策,铸造一口贵重大钟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开辟通道,迎接这口大钟。仇由国大臣赤章曼枝向国君进谏说:这件事非同小可,一般情况下,都是小国侍候大国,现在却一反常态,大国向小国赠送厚礼,其中必有蹊跷,万万不可接受。然而,仇由国君财迷心窍,不听臣下忠告,执意接受荀瑶赠送的大钟。赤章曼枝预见情势不妙,悄悄跑到齐国去了。7个月后,仇由国果然被荀瑶发兵所灭。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在《百战奇略》中说:“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在这里,他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对于贪图小利者,可用利诱之,使其上当中计,从而达成自己的既定意图。高明的谋略家正是利用对手贪图小利的弱点,以小利诱使其失去明智判断,最终贪小失大、噬脐莫及。正如《战国策·魏策》所言——“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为了获得大利,不妨先给对方小利,或者为了长远利益而暂时牺牲眼前局部利益,这才是上乘之策、高超之谋。
当然,对于不贪小利者,此谋很难奏效,可历史上总有不少贪图小利、利令智昏的人,常常因利失谋、入彀就范。这不仅反映在政治博弈、军事斗争中,也反映在其他领域、诸多事务上。现实社会中,贪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也屡见不鲜。其中的经验教训,于公于私都值得好好吸取。